[实用新型]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3960.7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0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矢舟;许稷;高访华;戴李平;徐单丰;张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汇祥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秦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 | 代理人: | 龙湖浩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钢 混凝土 组合 堤岸 结构 | ||
1.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钢板桩、现浇的混凝土压顶或块石混凝土堤岸,塑钢板桩通过两端两接头相互连接,连接好的板桩上端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板桩的底部穿过土壤中软黏土层或插入透水层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塑钢板桩底部穿过土壤中透水层,进入相对不透水层的深度大于一米以上,或穿过淤泥质黏土进入粉质粘土0.5米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塑钢板桩上端伸入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内100-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塑钢板桩上端伸入现浇混凝土内深度占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整个高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塑钢板桩与混凝土组合的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现浇混凝土或块石混凝土上部留置有凹槽,凹槽宽度比塑钢板桩高度多3- 6 mm,深度为150-350 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汇祥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秦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盐汇祥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秦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396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材料漂浮式网状拦截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除雪滚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