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梁纵向钢筋与铸钢节点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9584.X | 申请日: | 2015-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1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薛刚;杨晓毅;贺小村;董清崇;辛玲;齐智田;郭晟;马小戈;赵云鹏;张强;刘欣;刘洋;王红媛;任淑华;陈勇;计增龙;刘则;侯猛;曲猛;李冬;张伦;陶柳;崔永红;林志野;鲁金玲;单迪;范世波;刘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C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纵向 钢筋 铸钢 节点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内纵向钢筋与铸钢节点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共建筑等大空间、大跨度的建筑体系内,设计师综合考虑美观与结构稳定性等因素,多采用钢结构框架作为结构主要受力及支撑体系,钢结构框架中多向构件相交点常设置铸钢节点。
钢结构框架结构还可以包含混凝土梁,由于铸钢节点在结构梁交接处,因此导致混凝土结构梁钢筋无法正常的贯通,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既保证底板受力满足设计要求又能够满足现场正常的施工成为设计和施工的难题。常规结构施工中通常采用开穿筋孔、焊钢筋连接器和焊连接钢板的三种方式,然而以上几种方式均存在不足:第一、开穿筋孔,如果为了钢筋正常通过,在铸钢节点上开穿筋孔,则由于钢筋直径和密度太大,严重削弱了铸钢节点的有效断面,还会削弱型钢柱的强度,并且无法采取补强措施,所以不可行;第二、焊钢筋连接器,铸钢节点为巨型钢管,铸钢节点的外表面为弧面,与弧面成角度的常规钢筋连接器无法与它焊接;第三、焊连接钢板,由于结构梁钢筋排数多且密,采用连接钢板的方式必然会影响下层另一个方向的钢筋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与铸钢节点的连接装置,解决由于铸钢节点部位钢结构面复杂、角度多变,现有钢筋连接器无法准确定位,施工难度大,且易造成材料浪费与返工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与铸钢节点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焊接于铸钢节点外表面,连接套筒与铸钢节点的结合面设置有倒角;所述连接套筒内壁带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混凝土梁纵向钢筋端头的外螺纹相配套。
所述倒角满足下列要求:使得所述连接套筒焊接在铸钢节点表面后,套筒的轴向方向与对应的待连接的混凝土梁纵向钢筋的轴向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连接套筒的材料为20Cr钢,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连接套筒与铸钢节点的结合面设置倒角,保证了施工准确率;(2)连接套筒与钢筋通过螺纹连接,降低了施工强度,并避免了削弱钢结构强度;(3)提供了一种较为完整、全面的施工工艺与施工理念,在施工前期利用等比例放样在图纸中进行深化设计,将每个部位的每个套筒进行合理优化与下料,制成定型套筒,简化铸钢节点部位套筒加工的周期,使连接部位套筒尺寸精准,利用定型套筒在弧形截面上的焊接技术,一次成型提高施工的准确率,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返工,简化施工过程与施工周期,进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强铸钢节点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设置有铸钢节点的框架结构示意图(未示出与铸钢节点连接的各斜向钢构件);
图2钢筋混凝土梁内纵向钢筋与铸钢节点连接示意图;
图3是连接套筒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示意图;
图5是连接套筒在铸钢节点外表面焊接示意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梁;1.1-纵向钢筋;1.2-连接套筒;2-铸钢节点;2.1-铸钢节点外表面;3-型钢混凝土柱;3.1-型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设有铸钢节点2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梁1与型钢混凝土柱3在铸钢节点2位置相交。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与铸钢节点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套筒1.2,所述连接套筒焊1.2接于铸钢节点外表面2.1,连接套筒与铸钢节点的结合面设置有倒角α;所述连接套筒内壁带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混凝土梁纵向钢筋端头的外螺纹相配套。
所述倒角α满足下列要求:使得所述连接套筒1.2焊接在铸钢节点外表面2.1后,套筒的轴向方向与对应的待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的轴向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连接套筒的材料为20Cr钢,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与铸钢节点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图纸在电脑上对铸钢节点以及与之连接的混凝土梁钢筋进行等比例放样,根据钢筋位置确定每个连接套筒在铸钢节点表面的具体定位;
2)针对各部位套筒进行精细放样,明确各部位连接套筒与铸钢节点结合面的倒角度数α,将各部位套筒形式进行归类并编号;
3)根据套筒深化设计图纸加工连接套筒,套筒材料选用20Cr钢,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小于600MPa;
4)将加工好的套筒进行编号,与图纸中各部位套筒的编号一一对应,避免混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9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沥青基橡胶铝箔玻纤复合瓦防水材料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工字型钢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