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7627.6 | 申请日: | 2015-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42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文亚萍;孙文战;左健;彭涛;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云竹机电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7/00 | 分类号: | B66B17/00;B66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井 提升 上盘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井的组成系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属于矿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提升系统不断增大,提升容器也不断增大,相应的井筒断面却不能无限制增加,增加荷载后提升容器的断面增加不多,只能增加容器的高度,容器高度甚至到达23米,容器结构也从原来的刚性容器变成柔性容器,靠容器的自重来保证垂直度。
由于容器的结构变化,在过卷缓冲时如果继续采用原有的底部制动,由于制动力较大且容器偏高,容器底部受力后,柔性容器整体的抗压能力不足,将会导致容器扭曲变形,卡在井筒中间。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柔性提升容器缓冲制动的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用于对柔性提升容器进行缓冲制动,所述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包括缓冲制动设备和阻力机构,所述阻力机构设于缓冲制动设备之中,且该阻力机构用于在柔性提升容器下行过程中给予柔性提升容器一反向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缓冲制动设备包括阻力机构和侧向短横梁,制动罐耳固定于柔性提升容器的上盘上,所述侧向短横梁设于缓冲制动设备上,且该侧向短横梁用于在柔性提升容器下行过程中给予制动罐耳一反向阻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制动罐耳位于侧向短横梁的上部,并且侧向短横梁的长度大于制动罐耳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制动罐耳上设有U形槽,所述缓冲制动设备收容于该U形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制动罐耳为四组,其两两对称分布于柔性提升容器的上盘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底盘制动系统改为上盘制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在制动时不会导致柔性提升容器扭曲变形,改变了柔性容器提升容器的制动方法,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中3a和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中制动罐耳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柔性提升容器,2、制动罐耳,3、缓冲制动设备,4、防撞梁,5、U形槽,6、侧向短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用于对柔性提升容器1进行缓冲制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提升容器1采用底盘制动系统而容易发生扭曲变形、卡在井筒中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井提升上盘制动系统包括缓冲制动设备3和阻力机构,所述阻力机构设于缓冲制动设备3之中,且该阻力机构用于在柔性提升容器1下行过程中给予柔性提升容器1一反向阻力。
具体的,所述缓冲制动设备3包括阻力机构和侧向短横梁6,制动罐耳2固定于柔性提升容器1的上盘上(也就是上部的侧壁上),所述侧向短横梁6设于缓冲制动设备3上,且该侧向短横梁6用于在柔性提升容器1下行过程中给予制动罐耳2一反向阻力。
在结构设计上,所述制动罐耳2位于侧向短横梁6的上部,并且侧向短横梁6的长度大于制动罐耳2的长度。这样在柔性提升容器1下行过程中,侧向短横梁6能够与制动罐耳2相抵接。
所述制动罐耳2上设有U形槽5(如图3a和3b所示),所述缓冲制动设备3收容于该U形槽5内。制动罐耳2分为四组,其两两对称分布于柔性提升容器1的上盘上。
本实用新型在柔性提升容器1的下方同样还设有防撞梁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云竹机电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云竹机电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76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纱线辊筒组的吊具
- 下一篇:轿厢舱移出机构的双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