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几丁糖丹参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73669.3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4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晨;陈汉威;黄益;杨辉;苏健芬;唐郁宽;王皓;佐衡;郭惠庄;庄炜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22 | 分类号: | A61K31/722;A61K9/08;A61P15/08;A61P41/00;A61K31/192;A61K31/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瑞云 |
地址: | 51148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几丁糖 丹参 注射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几丁糖丹参注射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方几丁糖丹参注射液制剂是由医用几丁糖和丹参注射液混合制备而成;具体是先将医用几丁糖和丹参注射液涡旋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水浴振荡形成稳定的混悬状态,再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至7.5~7.8之间,即得到复方几丁糖丹参注射液制剂。该制剂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使用,可防止输卵管术后再粘连、促进组织修复,在预防输卵管再粘连、改善输卵管平滑肌功能、改善输卵管内环境及微循环、调节酸碱度、提高受精成功率、提高宫内妊娠率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妇科介入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方几丁糖丹参注射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介入再通术即输卵管介入复通术,1985年美国医生platia首先报道输卵管阻塞采用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此后国内外相继开展了介入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研究,该方法步骤:于月经干净后3~7d进行手术,术前0.5h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镇静,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防止输卵管痉挛;在数字减影x线机透视下,将球囊前端送至子宫颈部或子宫腔,扩张球囊后注入造影剂,显示子宫腔形态及宫角位置,确认输卵管粘连阻塞部位;经球囊导管送入导丝、导管至患侧宫角,通过导丝再将导管顶端送入宫角深处;送入微导管建立同轴导管系统,再开通输卵管阻塞的部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已成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该方法术后输卵管管腔易发生再粘连或内膜功能缺失,术后再粘连率高达20%~50%,易导致受孕率低,术后宫内妊娠率偏低约为36.84%左右,而且易出现输卵管妊娠的问题。因此,防止输卵管介入出现再粘连是提高患者妊娠率的重要手段,成为现阶段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已有的通过玻璃酸钠、臭氧等手段防止输卵管再粘连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国内外有部分学者在探索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防止输卵管再粘连的问题取得了一些进展:(1)严英等针对再通术后易发生输卵管再闭塞和宫内妊娠率不高,采用中药丹参注射液行输卵管腔内灌注,配合中医药辨证论治,术后1年输卵管通畅率91.5%,妊娠率44.8%,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45.8%,再粘连率12.5%;(2)王亚瑟等报道,介入再通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输卵管阻塞术后6~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为93.61%;(3)胡文军等报道O3灌注联合丹参注射液组再阻塞率为12.9%,受孕率为46.8%;(4)黄健怡报道在介入再通术中在输卵管中注入几丁糖,然后再从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20ml,输卵管再通率比单纯介入再通术有所提高;(5)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6]使用透明质酸钠组介入再通率97.9%,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88.5%,术后12个月妊娠率41.6%;几丁糖组介入再通率95.7%,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91.7%,术后12个月妊娠率48.1%。
但是,以上技术均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缺陷:(1)臭氧灌注输卵管存在的问题:在灌注的过程中,臭氧的注入量难以把握,并且臭氧的注入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此外,臭氧灌注需要臭氧机的协助,而一般医院并未配备臭氧机;(2)丹参注射液行输卵管腔内灌注存在的问题:丹参注射液是一种水溶性液,流散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不能长期保持对输卵管的作用,并且丹参注射液防止组织粘连及抑菌效果欠佳;(3)几丁糖注射液行输卵管腔内灌注存在的问题:几丁糖为粘稠液体制剂,医师注射时较为困难,而经常引起患者不适;几丁糖无保护正常输卵管上皮细胞功能,并且修复受损输卵管上皮细胞欠佳;(4)黄健怡所提出的在输卵管中注入几丁糖,再从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20ml的方法存在的问题:该方法是几丁糖和丹参注射液的联合用药,即几丁糖从输卵管注入,丹参通过静脉输注;首先,丹参全身用药无法到达输卵管局部的有效浓度,大大降低了丹参的效用,其次,此方法中几丁糖和丹参分别单独用药,对疗效的增加不是特别理想。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未经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3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荠菜汤
- 下一篇:刺参苷M或其异构体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