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轨电车的供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39804.2 | 申请日: | 201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5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彭江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江莲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轨电车 电网 潮流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潮流计算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关于有轨 电车的供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有轨电车直流牵引网潮流计算方法可分为两种:基于恒电流 源机车模型的线性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和基于恒功率源机车模型的非 线性系统潮流计算方法。由于机车按恒电流源建模不能计及相邻机车 取流的相互影响,基于恒功率源的机车模型在直流牵引供电仿真中更 接近真实情况,因此,现在大部分直流牵引供电计算软件采用恒功率 源机车模型。但此模型会使潮流方程非线性化,因此要用迭代的方法 求解。当用迭代算法计算考虑再生制动的牵引网潮流时,情况将变得 复杂,系统中过剩的再生制动能量导致城轨直流牵引网潮流计算无法 收敛。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过剩的再生制动能量导致城轨直流牵引 网潮流计算无法收敛的问题予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有轨电车的供 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其通过电源修正模型表示过电压再生制动机车, 提出一种修改内阻的迭代方法,从而保证了潮流计算的收敛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有轨电车的供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电力牵引所初始状态设置为Swichon,有轨电车的机车初 始模型为恒功率源,初始电压为系统空载电压;
b)利用电流矢量迭代法求出节点电压方程的解;
c)对电力牵引的直流母线电压和再生制动机车电压进行检验, 若再生制动机车电压大于Umax或牵引所直流母线电压大于U0+β,程序 将会自动修改模型,将电压越限的再生制动机车用电源修正模型代 替,修改完模型后,程序再次求解新的节点电压方程,直到任意节点 电压都不越限为止,Umax为电压最大限值,β为允许的电压变化裕量。
d)将每辆再生制动机车功率与其可用的制动功率比较,按照制 定的限值条件修改机车模型;
e)结束计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步骤c)中的电源修正模型通 过戴维南定理等效为电流源与内阻的并联形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步骤d)中制定的限值条件为,
(1)PBrake≤P(k),制动功率小于牵引网需求功率,由于电源修正 模型向牵引网注入功率P(k)时,输出电压不可能超过Umax,因此机车向 牵引网注入功率PBrake时,电压也不会越限,这时应将再生制动机车模 型改回恒功率源,保证该车的全部制动能量作为再生能量注入电网;
(2)PBrake>P(k),制动功率大于牵引网需求功率,此时机车制动能 量过剩,多余的能量应被制动电阻吸收。制动电阻投入的条件为机车 电压达到Umax,对机车电压进行检验,如果U>Umax-α(α取为1V),那 么此结果符合要求,计算结束;否则,就需要减小内阻,使电压提高 到Umax-α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电源修正模型表示过电压再生制动 机车,电源修正模型由理想电压源和可调内阻串联而成,用迭代方法 调整内阻值,可以使制动能量过剩的机车电压快速逼近机车最大允许 电压值,迫使制动电阻投入吸收过剩的制动能量,使得制动能量过剩 的机车电压快速达到了使制动电阻投入的电压水平,直流牵引网潮流 计算能够可靠收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 点及功效。
见图1所示,一种有轨电车的供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a)将电力牵引所初始状态设置为Swichon,有轨电车的机车初 始模型为恒功率源,初始电压为系统空载电压;
b)利用电流矢量迭代法求出节点电压方程的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江莲,未经彭江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98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稳压配电系统
- 下一篇:触电保护器件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