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低聚原花青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8193.8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德坤;苏学辉;刘印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11/62 | 分类号: | C07D31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 |
地址: | 165000 黑龙江省加***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低聚原 花青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天然有机化学领域,涉及一种低聚原花青素的提取、分离方法。本方法先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设备对原花青素进行提取,再利用离心机、超滤膜设备和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低聚原花青素的纯化,得到高品质的低聚原花青素产品。本发明的优点:1、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可使提取溶剂更好的进入植物细胞内部,实现原花青素的高效率提取;2、采用离心机、超滤膜设备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进行低聚原花青素的纯化,纯化效果比单独使用大孔吸附树脂明显。本发明制备的原花青素可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有机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制备低聚原花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花青素是一类黄烷醇单体及其聚合体的多酚化合物,其共同的特点是在酸性介质中加热均可产生花色素,故又称为原花色素,是植物中一种色素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在食品、保健品、药品等领域有较多应用。
原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单体或儿茶素与表儿茶素聚合而成的多聚体,通常将由2-4个单体聚合而成的原花青素称为低聚原花青素,含有4个以上单体聚合而成原花青素称为高聚原花青素。而通常情况下,低聚体原花青素被认为是抗氧化功效的精髓所在,其需求更为广泛。
目前原花青素产品的制备基本上是以葡萄籽、蔓越橘、松树皮等为原料,经过水提或有机溶剂提取、浓缩、树脂吸附和洗脱等步骤获得的。但是普遍存在生产周期长,提取率不高,使用不环保的试剂,洗脱得到的产物含有聚合度大于4的高聚体,不仅使得整体的溶解度不高、原料利用率较低,更重要的是其产品的整体抗氧化功效也收到较大的影响。
中国专利CN101781279A公开了一种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其以85-95℃的水溶液浸提葡萄籽,提取时间长达10~12小时,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中国专利CN103483302A同样公开了一种分离纯化低聚体原花青素的方法,其以乙醇溶液浸提原料,回收溶剂并去除沉淀后,再进行微滤除杂,然后微滤液调节pH值至5-6后,利用特定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得到洗脱液,然后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再利用喷雾干燥或冻干得到产品。
但是实际产品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直接制取的原花青素中,其产物中包含有大量的高聚体,导致整个产品中真正具有高效抗氧化功能的聚合度2-4的原花青素的实际含量较低,而大大影响了产品的效果。同时产品中含有的高聚体产物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仅影响产品性能,也导致原料的浪费及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低聚原花青素的方法。本方法先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设备对原花青素进行提取,再利用离心机、超滤膜设备和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低聚原花青素的纯化,得到高品质的低聚原花青素产品。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可使提取溶剂更好的进入植物细胞内部,实现原花青素的高效率提取;采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Dal的超滤膜可以去除提取物中聚合度为5和5以上的高聚原花青素,真正得到低聚原花青素;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对超滤膜透过液进行处理,可以去除透过液中水溶性较好的物质,如糖类、无机盐、水溶性小分子等物质,提高低聚原花青素的纯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原花青素的原料与提取溶剂混合均匀后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器进行提取,收集提取液;
(2)将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含有原花青素的浓缩液;
(3)将浓缩液用离心机离心,离心液依次再用微滤膜和超滤膜进行处理,收集透过液;
(4)将透过液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处理,得到含有低聚原花青素的洗脱液;
(5)将步骤(4)得到的洗脱液进行浓缩,回收溶剂,得到浓缩液;
(6)浓缩液采用喷雾干燥,得到花青素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8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