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测小肝癌复发的联合诊断标记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44435.1 申请日: 2015-11-03
公开(公告)号: CN105319364A 公开(公告)日: 2016-02-10
发明(设计)人: 蔡木炎;谢丹;王凤伟;凌逸虹;李鹏;张意军;陈杰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分类号: G01N33/574 分类号: G01N33/574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胡辉;许飞
地址: 51006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预测 肝癌 复发 联合 诊断 标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组肿瘤诊断标志,特别涉及用于预测小肝癌复发的联合诊断标记。

背景技术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世界第6位,死亡率居第三位,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肝癌由于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治愈率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肝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持续地上升。中国是全世界肝癌每年新增病例最多的国家,占全世界总发病率的一半,且欧美国家发病率虽不高但也在逐年增加。肝细胞性肝癌(hep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肝癌最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占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70%-85%,在我国更是占到了约90%。迄今为止,HCC的发病机理仍然不明确,但病毒感染、黄曲霉素B1摄入和酗酒等被认为是HCC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10%-40%慢性B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最终将发展为肝细胞癌,全世界每年估计超过1百万患者死于B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C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肝癌。在中国和日本,75%-80%HCC发病与肝脏慢性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其中B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占50%-55%,而世界范围内80%-90%的HCC病例合并有肝硬化。因此,肝脏HBV感染及肝硬化是HCC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和癌前病变过程。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使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均得到明显改观。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肝脏外科学组2001年制定的标准,将单发直径≤2cm的肝癌定为微小肝癌,单发的直径>2cm且≤5cm的肝癌为小肝癌。而临床病理学上定义小肝癌为单个或两个癌结节直径≤3cm。临床病理研究资料证实:3cm以上的小肝癌预后相对较差,门脉癌栓及卫星结节发生率都较高,而≤3cm的小肝癌则组织学分化较好,肿瘤多数有包膜,DNA含量大多为二倍体,少见癌栓和卫星灶,这些提示肿瘤在3cm以下是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的主要时期。从20世纪70-80年代起,随着血清甲胎蛋白(AFP)、实时超声显像和CT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很多小肝癌病例在临床被发现。小肝癌多属于早期肝癌,一直是肝癌临床研究的热点。小肝癌的治疗主要强调根治性,手术切除被认为小肝癌根治性治疗的“金标准”,是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停留在50%-60%之间,始终没有重大的突破,术后复发及转移仍然是小肝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肝癌复发的来源一是多中心发生,即肝癌根治性切除后,由于肝癌生长的土壤(肝硬化)和其它促癌因素的继续存在,再发新的肿瘤;二是单中心发生,即原先切除病灶术前、术中癌细胞经门静脉途径播散,发生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目前对影响肝癌术后预后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肿瘤大小、数目、分化程度、脉管侵犯、甲胎蛋白水平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分析,而这些对肝癌肝切除后的复发尚不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因此,针对肝癌复发这一科学难题,如何对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进行有效的预测,如何预防肝癌术后的肿瘤复发均对提高肝癌的疗效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探索和建立简单、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分子预测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已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迫切需要。

肝癌的复发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迁移、细胞增殖、肿瘤血管形成等肿瘤生物学各个方面,不能单独仅从一方面来分析肝癌复发。肝癌的复发与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包膜、肿瘤大小、数目、血管浸润及肝硬化程度等有关,这些结果只是建立在肝癌临床病理和细胞水平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很难在小肝癌(尤其是单结节)复发之前对其复发倾向早期做出个体化的预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影响肝癌复发转移基因、蛋白在其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大多数研究为单因素研究模式,集中研究一个或少数几个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单单仅凭一个或少数几个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无法确切反映肝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因此应该进一步采用多因素联合的方法综合分析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的多个指标与小肝癌复发的关系,辨别各相关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式来预测小肝癌患者术后的复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44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诊断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结外累犯的标志物及其应用-201810394540.0
  • 刘晓健 - 刘晓健
  • 2018-04-27 - 2019-11-05 - G01N33/574
  • 本发明涉及诊断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结外累犯的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DAC11)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结外累犯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本发明还明确了HDAC11表达增高与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呈负相关。本发明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结外累犯的快速、早期诊断和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更简易的检测方法。
  • VEGF多肿瘤标记物的荧光免疫层析联合检测试剂盒-201910680323.2
  • 邹检平 - 北京健平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7-26 - 2019-11-05 - G01N33/574
  • 一种VEGF多肿瘤标记物的荧光免疫层析联合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和用于扣合的上盖,所述盒体内设有POCT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所述POCT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包括底板、加样区、样本垫、结合垫、吸水垫、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结合垫与吸水垫之间为硝酸纤维素膜(简称NC膜),该膜有微米级的孔隙构成,用于样本在试纸条上流动。该试剂盒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操作流程短,储存时间长等优点。一方面减少了检测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二者含量比值建立标准曲线,消除或大大减少了检测误差和假阳性的机率,使检测更加精准、重复性更高。
  • 疾病诊断的组合物-201780080568.0
  • 李东起;咸承柱;陆钟仁;李亨根 - 休伯特保健公司
  • 2017-11-24 - 2019-11-01 - G01N33/574
  • 本发明涉及用于诊断胰腺疾病的组合物,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诊断胰腺癌的组合物,包含所述组合物的诊断试剂盒,以及使用所述组合物提供用于诊断的信息的方法。本发明可准确预测或鉴别胰腺癌的风险,并且另外可通过有效区分胰腺癌与不同类型的癌症来诊断胰腺癌。另外,在本发明中,可能通过非侵入性方法使用从得自个体的血液、血清或血浆获得的单核细胞简单并快速地诊断胰腺癌。
  • 底栅底接触结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201811082566.8
  • 程姗姗;张丛丛;胡文平;王利维;王勇;卢小泉;司珂 - 天津大学
  • 2018-09-17 - 2019-10-29 - G01N33/57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栅底接触结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带有SiO2层的硅片、RGO层、semi‑RGO层,所述SiO2层负载在作为栅极的所述硅片(Si)上,所述RGO层为多对,每对RGO层为2个且分别作为所述全共价键连接全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上一FET的源电极和漏电极,2个所述RGO层相互平行并负载在所述SiO2层上,所述semi‑RGO层负载在所述RGO层和该RGO层四周的SiO2层上并作为半导体层。本发明全共价键连接全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可满足于提供价廉、无标识并且快速简便的实时检测需求,并且为溶液相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 底栅底接触结构器件在构建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201811082568.7
  • 程姗姗;张丛丛;胡文平;王利维;王勇;卢小泉;司珂 - 天津大学
  • 2018-09-17 - 2019-10-29 - G01N33/57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栅底接触结构器件在构建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在全共价键连接全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上滴加交联剂溶液并孵育,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该FET的表面;将抗体溶液滴加在FET的表面并于室温孵化1~2h;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该FET的表面,再在FET的表面滴加封闭剂并反应;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FET的表面,于室温干燥至少2s后测试该FET的转移曲线并得到狄拉克点数值D1;将待测溶液滴加在FET的表面,于室温孵化1~3h,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FET的表面,并于室温干燥至少2s,测试转移曲线并得到狄拉克点数值D2;计算ΔD=D2‑D1并将ΔD记做传感输出信号。该生物传感器可达到同时检测不同种癌症标志物的目的。
  • 顶栅底接触结构器件在构建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201811084208.0
  • 程姗姗;张丛丛;陈鹏磊;胡文平;王利维;王勇;卢小泉;司珂 - 天津大学
  • 2018-09-17 - 2019-10-29 - G01N33/57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栅底接触结构器件在构建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在全共价键连接全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上滴加交联剂溶液并孵育,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该FET的表面;将抗体溶液滴加在FET的表面并于室温孵化1~2h;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该FET的表面,再在FET的表面滴加封闭剂并反应;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FET的表面,于室温干燥至少2s后测试该FET的转移曲线并得到狄拉克点数值D1;将待测溶液滴加在FET的表面,于室温孵化1~3h,用磷酸缓冲盐溶液冲洗FET的表面,并于室温干燥至少2s,测试转移曲线并得到狄拉克点数值D2;计算ΔD=D2‑D1并将ΔD记做传感输出信号。该生物传感器可达到同时检测不同种癌症标志物的目的。
  • 顶栅底接触结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201811084217.X
  • 程姗姗;张丛丛;胡文平;王利维;王勇;卢小泉;司珂 - 天津大学
  • 2018-09-17 - 2019-10-29 - G01N33/57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栅底接触结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全共价键连接全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基底、RGO层、semi‑RGO层和GO层,RGO层为多对,每对RGO层为2个且分别作为全共价键连接全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上一FET的源电极和漏电极,2个RGO层负载在基底上,semi‑RGO层负载在RGO层和该RGO层四周的基底上并作为半导体层,GO层负载在semi‑RGO层上。本发明全共价键连接全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可满足于提供价廉、无标识并且快速简便的实时检测需求,并且为溶液相检测提供了新思路。该全共价键连接全还原氧化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可达到同时检测不同种癌症标志物的目的,有效降低了财力物力耗损,提高了传感灵敏度、稳定性和选择性。
  • 一种手动离心式旋转阀纸芯片免疫分析装置及其应用-201910673266.5
  • 李博伟;齐骥;陈令新;李博峰;周俊瑞;刘丰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2019-07-24 - 2019-10-29 - G01N33/57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动离心式旋转阀纸芯片免疫分析装置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图样设计、芯片原件制作、芯片原件连接、组装;所述装置用于全血分离及其一个或多个血清样品中不同种类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检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一个手动离心式的旋转阀纸芯片装置上完成了从全血样品输入到检测结果输出的全部过程,兼具经济、便携、快速等优势,提供了一种血清分析临床诊断的新型装备与策略,丰富了纸芯片用于临床诊断的相关研究。
  • 天冬酰胺内肽酶联合整合素α5和整合素β1作为诊断试剂的用途-201710672191.X
  • 汪希鹏;朱沁怡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2017-08-08 - 2019-10-29 - G01N33/57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冬酰胺内肽酶联合整合素α5和整合素β1在制备诊断上皮性卵巢癌或者诊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效果的试剂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免疫荧光共定位鉴定了AEP能够与整合素α5和β1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及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形成复合体。同时,Elisa技术检测发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及腹水来源的外泌体中的天冬酰胺内肽酶(AEP)及整合素α5和β1的表达量较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及肝硬化患者腹水来源的外泌体中的表达量高。由此可知,天冬酰胺内肽酶(AEP)及整合素α5和β1与上皮性卵巢癌及预后密切相关。
  • 肝细胞癌标志物-201580040351.8
  • 久野敦;佐藤隆;松田厚志;成松久;梶裕之;栂谷内晶;调宪;前原喜彦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 2015-07-22 - 2019-10-29 - G01N33/574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肝细胞癌的标志物,其包含不依赖于肝脏的状态变化、由于癌的出现而开始存在于肝脏中的糖蛋白。本发明提供一种肝细胞癌标志物,其包含含有糖链表位的NPA凝集素结合性糖蛋白,所述糖链表位为NPA凝集素结合性糖链表位且具有下述(1)~(5)中的至少1个特性。(1)糖链表位不含核心岩藻糖(岩藻糖α1→6糖链)、(2)糖链表位含有甘露糖个数为3的(不超过4的)复合型糖链、(3)糖链表位不含甘露糖为5个以上的高甘露糖型糖链、(4)糖链表位包含不依赖于LCA凝集素的结合性的复合型糖链、(5)糖链表位包含不依赖于ConA凝集素的结合性的复合型糖链。通过对被检试样中的本发明的肝细胞癌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判定是否罹患肝细胞癌或癌的进展或恶性的程度。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板式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及制备方法-201710557419.0
  • 戴宝平;彭会军;钱晓锦;张伟 - 江苏福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7-07-10 - 2019-10-25 - G01N33/574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板式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包括的试剂:生物素标记的CYFRA21‑1抗体溶液、抗生物素抗体包被的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CYFRA21‑1抗体溶液、CYFRA21‑1校准品A‑F、浓缩洗液、底物液A、底物液B。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入具有抗生物素抗体‑生物素体系,稳定试剂盒检测特异性的同时,大幅增加了检测灵敏度以及检测时间。改进了高温振荡式抗生物素抗体包被工艺,从而降低抗体/抗原使用量的同时,简化了试剂生产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
  • 癌生物标记-201880016407.X
  • F·加托;J·尼尔森 - 爱丽卜塔有限公司
  • 2018-03-07 - 2019-10-25 - G01N33/574
  • 本发明涉及一种筛查受试者中癌症的方法,所述癌症选自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子宫癌、乳腺癌、胰腺癌、膀胱癌、肝癌、胆管癌、胃癌、食管癌症、头颈癌、脑癌、血癌、卵巢癌、皮肤癌、黑素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体液样品内糖胺聚糖(GAGs)硫酸软骨素(CS)、硫酸类肝素(HS)、和透明质酸(HA)中一者或多者的水平和/或化学组成,其中已经从所述受试者获得所述样品。
  • 一种基于原位信号放大的夹心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光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201910709499.6
  • 戴宏;陈妍洁;张书培;高利红;林燕语 - 福建师范大学
  • 2019-08-02 - 2019-10-22 - G01N33/574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原位信号放大的夹心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光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将TiO2‑B与壳聚糖、银离子相复合形成复合物TiO2‑@CS‑Ag+,将其再与二抗结合形成标记的二抗。在H2O2存在的情况下,催化S2O32‑氧化生成S2‑,S2‑与探针端的Ag+结合,原位生成Ag2S。由于Ag2S的禁带宽度比TiO2‑B小,当光照射到电极表面,受到光的激发,Ag2S价带上的电子向导带转移,形成电子‑空穴对,Ag2S导带上的电子富集,转移到TiO2‑B的导带,使得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更慢,光电信号增强。随着待测物浓度的增加,由于免疫反应的发生,固定到电极表面的标记过的二抗浓度相应增加,在H2O2的存在情况下,S2O3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S2‑与Ag+结合生成Ag2S,进一步放大光电信号。基于该现象可建立起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无毒光电分析方法。
  • 受试体预处理装置、机械臂及受试体预处理方法-201910240734.X
  • 吉田隆志;井之口裕朗;长谷川武宏;村田知嘉子;岩崎友希男;大内哲志 -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2019-03-28 - 2019-10-11 - G01N33/574
  • 本发明涉及受试体预处理装置、机械臂及受试体预处理方法,旨在减轻对相同受试者的受试体执行多种检查时的使用者的作业负担,抑制使用者来源的成分混入导致的污染的发生的同时,活用通用的装置。受试体预处理装置100具备多个受试体预处理部50和机械臂10。多个受试体预处理部50至少含将收容在第1受试体容器21的受试体分注到第2受试体容器22、23中的分注部51。机械臂10在分注到第2受试体容器22中的受试体在一测定中使用时,将第2受试体容器22由上述抓手把持而搬送到含分注部51的一组受试体预处理部50,在分注到第2受试体容器23中的受试体在其他测定中使用时,将第2受试体容器23由抓手15把持而搬送到含分注部51的其他组受试体预处理部50。
  •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在制备皮肤癌术后预后评估试剂盒中的应用-201910394686.X
  • 王清水;林尧 - 福建师范大学
  • 2019-05-13 - 2019-10-11 - G01N33/574
  • 本发明提供了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在制备皮肤癌术后预后评估试剂盒中的新应用。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发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在皮肤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能够判断皮肤癌患者出现皮肤癌复发转移的风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发明提供了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在制备皮肤癌术后预后评估试剂盒中的应用,提示该蛋白能用于制备判断皮肤癌患者预后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对于皮肤癌病人术后监控和序贯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鼻咽癌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检测试剂盒及应用-201710438981.1
  • 成敏;王勇 - 佛山市核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6-12 - 2019-10-11 - G01N33/574
  • 本发明公开了鼻咽癌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清,获得血清标志物浓度水平,进而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标志物进行ELISA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本发明提供的血清标志物TIMP‑2,IGF‑I,IL‑8,SELL,CCL24,MMP3,MSP‑alpha、HCC‑4和鼻咽癌密切相关,可用于临床诊断及预防检测,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且直接针对血清中的标志物进行检查,使得操作方便、快速,适于推广应用。
  • 一种用于检测肿瘤的组合物-201710701465.3
  • 孙广玉;王淑燕;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孙广玉
  • 2015-11-16 - 2019-10-11 - G01N33/574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检测肿瘤的组合物,作为抗体载体参加免疫浊度反应,可用于检测多种肿瘤,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所述可以检测多种肿瘤的组合物,是由多种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聚合物、胶体金溶液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将所述多种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分别用胶体金标记后,与所述聚合物形成包含多种胶体金标记的用于识别不同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的共聚物,再作为抗体载体参加免疫浊度反应,用于检测多种肿瘤的免疫增强体外诊断试剂,可检测多种肿瘤,具有普遍适用性,且检测的灵敏度较高。
  • 一组代谢标志物在代谢综合征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201811291354.0
  • 来茂德;朱益民;齐炼文;李菁;李健康;王欢 - 中国药科大学
  • 2018-10-31 - 2019-10-11 - G01N33/57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代谢标志物在代谢综合征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该代谢标志物至少包括谷氨酰胺‑亮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PE(18:2(9Z,12Z)/P‑18:0),还包括酪氨酸或苯丙氨酸。在具体实施例的验证集中,酪氨酸、磷脂酰乙醇胺PE(18:2(9Z,12Z)/P‑18:0)和谷氨酰胺‑亮氨酸联合区分健康受试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准确度达80.5%;苯丙氨酸、谷氨酰胺‑亮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PE(18:2(9Z,12Z)/P‑18:0)联合区分健康受试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准确度达82.6%。由此可见,上述标志物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准确度高,可以制成代谢综合征诊断试剂盒,用于健康人罹患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