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25428.7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4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楠;于淼;崔洋;隋永新;杨怀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 供给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精密加工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抛光液供给方式为由液压泵产生持续流动、恒压的抛光液,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在超精密抛光加工时,对抛光液的流速、压力、温度等精密的要求,也未能实现抛光液回收、工件清洗、管路清洗等实用功能。现阶段,各种光机高精密系统的出现,要求元件加工的超高精度,这就对抛光液供给系统的稳定性、精密性、可调性、友好操控性、多功能性等提出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解决了传统抛光液供给方式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抛光液压力、温度、流速可调,具备稳定、可友好操作的多功能抛光液供给控制方式。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DA1、DA2、DSP、温控系统、人机交互系统、AD调理电路、电平转换和逆电平转换;
DA1的输入信号线与DSP的SPI接口连接,实现对微型泵电压的控制;
DA2的输入信号线与DSP的MCBSP接口连接,实现对比例阀电压的控制;
温控系统与DSP的SCI-A接口连接,控制添加抛光液并启动系统;
人机交互系统与DSP的SCI-B接口连接,将设置的工作模式、流量和压力信息,发送命令到DSP,并接收将流量、压力和液位的反馈值;
AD调理电路与DSP的ADC接口连接;将流量、压力和液位传感器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到DSP内;
电平转换与DSP的通用输出引脚连接,控制电磁阀的通断,切换不同功能的抛光液管路;
逆电平转换与DSP的外部中断引脚连接,实现液位和压力出现异常时,报警信号发生报警,DSP强制进入相应的中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DSP为控制核心,即具有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又具有强大的事件管理能力和嵌入式控制功能,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光耦进行信号隔离,系统更安全。采用成熟的温控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系统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的DA1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的DA2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的AD调理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的电平转换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的逆电平转换电路原理图。
其中:1、DA1,2、DA2,3、DSP,4、温控系统,5、人机交互系统,6、AD调理电路,7、电平转换,8、逆电平转换,9、第一运放,10、第二运放,11、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2、第一光耦,13、第二光耦,14、第二电平转换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抛光液供给控制电路包括DA11、DA22、DSP3、温控系统4、人机交互系统5、AD调理电路6、电平转换7和逆电平转换8;
DA11的输入信号线与DSP3的SPI接口连接,DA22的输入信号线与DSP3的MCBSP接口连接,温控系统4与DSP3的SCI-A接口连接,人机交互系统5与DSP3的SCI-B接口连接,AD调理电路6与DSP3的ADC接口连接,电平转换7与DSP3的通用输出引脚连接,逆电平转换8与DSP3的外部中断引脚连接。
如附图2所示,DA11选取数模转换芯片AD5412AREZ。DSP3的通用输出引脚47和SPI接口引脚34、40和41分别连接到DA11的串行输入引脚7、8、9和10;DA11的17引脚经过电容C25与21和22引脚连接到一起,经过电阻R52连接到负载;DA11的14和15引脚连接到一起,经过电容C26连接到地GND;DA11的13引脚经过电阻连接到地GND;DA11的2引脚连接到电源VCC3.3V,24引脚连接到电源VCC15V;DA11的1、4、5、6、11、12、16和23引脚分别连接到地GND;DA11的3、18、19和20引脚悬空;
工作原理是DSP3通过串行外围接口SPI操作DA11实现-10~10伏电压输出控制微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25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