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扣囊复膜酵母生产调香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36527.8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2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丹;周鸿翔;邱树毅;罗小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G3/04 | 分类号: | C12G3/04;A23L1/23;C12R1/645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扣囊复膜 酵母 生产 香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扣囊复膜酵母生产调香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酱香型白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同时酱香型酒“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的特点,蒸馏时接酒温度高达40℃以上,比其他香型的酒接酒时的温度高出近一倍,高温下有效地挥发了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而且酱香型酒要经过三年以上的贮存,容易挥发的物质更能挥发掉绝大部分,所以酒体中保存的易挥发物质少,对人体的刺激小,有利于健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就目前而言优质酱香型白酒在生产时还面对着诸如生产周期长、优质率低和生产成本较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醇类是白酒的助香剂和醇甜物质,也是形成酯类的前体物质,醇与酸作用生成各种酯,从而构成白酒的芳香、改善酒质和增加酒体醇厚感。研究发现,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醇类成分绝大部分由酵母产生,而酸类成分绝大部分由细菌产生,白酒中的香味成分正是由醇类及醇和酸酯化后的酯类共同产生,可将由酵母固态发酵出的香味物质制成调香液,使白酒香气和口味达到平衡协调,但是目前广泛用酵母生产调香液并无任何报道,因此开展利用酵母生产调香液的研究应用于提高白酒品质及食品增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及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生产周期短、优质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利用扣囊复膜酵母生产调香液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扣囊复膜酵母生产调香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将扣囊复膜酵母FBKL2.0094(SaccharomycopsisfibuligeraFBKL2.0094)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在28℃下培养24-48h,待菌丝长满试管;
(2)菌种活化:将斜面培养的菌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划线活化,在28℃下培养24-48h;
(3)种子液制备:配制液体培养基(麦芽膏粉130g/L,氯霉素0.1g/L,PH5.8-6.2),三角瓶盛装,115℃灭菌20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接入活化的菌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28℃摇床上培养24-48h;
(4)三角瓶固态发酵:采用高粱麦粒培养基,小麦1:1粉碎,高粱3:1粉碎,再以高粱:小麦质量比为1:1混料;接着90℃热水润粮4h,其中加水量40%-50%;将培养基盛装放入灭菌锅内121℃准确蒸煮20min;待培养基冷却到60±2℃加入200-250u/g糖化酶,调节pH4.0-4.5,在60±2℃水浴锅糖化4h;装瓶,灭菌;灭菌完成待培养基冷却至40±2℃后,往三角瓶中接入质量百分比为4-8%的种子液,搅拌均匀,在28℃下恒温培养7d,以后每隔8-12h扣瓶一次,得发酵品;
(5)调香液的制备:
配制质量浓度为26.47%(按36gNacl溶于100g蒸馏水的配比)的食盐水溶液200ml,过滤备用,再配制10%v/v乙醇溶液200ml;
称取50-150g发酵品置于圆底烧瓶中并加入玻璃珠和小碎瓷片;
将上述配制的食盐水,乙醇溶液与发酵品按1ml:1ml:1g混合,搅拌均匀,搅拌时间持续5-10min,再置于50℃水浴锅中水浴30min;
连接好蒸馏装置,在圆底烧瓶的顶部用封口膜密封,插入量程为0℃-100℃的温度计,常压蒸馏,控制温度100℃,待有馏分馏出时计时,蒸馏时间为20-40min,收集馏分25-75ml于容量瓶中,置于4℃冰箱冷藏保存。
上述的一种利用扣囊复膜酵母生产调香液的方法,其中斜面培养基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麦芽膏粉130g/L,氯霉素0.1g/L,琼脂15g/L,PH5.8-6.2;种子液制备采用液体培养基:麦芽膏粉130g/L,氯霉素0.1g/L,PH5.8-6.2。
扣囊复膜酵母FBKL2.0094(SaccharomycopsisfibuligeraFBKL2.0094)菌种已于2015年6月17日保藏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号:CCTCCNO:M201538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65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分子测序芯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