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顶棚及使用该车辆顶棚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50969.3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3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桜井英之;玉置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顶棚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顶棚及使用该车辆顶棚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尤其在小型车辆中,存在如下需求:想办法使乘员感觉好像车厢的内部是宽敞的。
然而,除了如帘式安全气囊装置和线束的长的物体设置在车顶内衬的在反面侧上的两侧外,用于拉手的安装支架等也布置在车顶内衬的反面侧。因此,不容易使顶棚表面朝向车厢外侧扩张。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67225号(JP2013-067225A)所描述的技术中,为了使车厢内部感觉没有那么憋闷,车顶内衬的顶棚表面基于亮度而被分成不同的颜色,以便来自阳光的阴影将不会容易显眼,从而给予乘员较小的憋闷感。尽管这种技术也有助于改善内部舒适性,但是不会给予乘员车厢的内部宽敞的感觉。另外,还存在如下的问题:如行驶时路面的强光、以及由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顶棚的明暗不能够被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由此提供一种能够使在后座的乘员感觉到车厢内部宽敞的车辆顶棚、以及使用所述车辆顶棚的车辆。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辆顶棚,所述车辆顶棚包含:顶棚主体,其形成为大体矩形平板状,所述顶棚主体的一个表面为顶棚表面;以及线状外观设计部,其沿所述顶棚主体的长度方向以直线或曲线的形式延伸,使得至少定位在顶棚前侧的部分不与如下的第一中心线平行,且当所述车辆顶棚安装至车辆时,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形成能够由后面乘员可视地识别的突显部:所述第一中心线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顶棚表面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
依照所述方案,顶棚主体形成为大体矩形状且所述顶棚主体的一个表面为顶棚表面。这里,在本发明的此方案中,线状外观设计部设置在顶棚表面上。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沿顶棚主体的长度方向以直线形式或曲线状延伸,且至少定位在顶棚前侧的部分不与如下的第一中心线平行:所述第一中心线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穿过顶棚表面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因此,当在车辆顶棚安装至车辆的同时,乘员在后座面朝前就座时,由线状外观设计部形成的突显线在后面乘员的视野中,且获得由突显线与顶棚主体的长侧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不同(即,宽和窄)所引起的视觉效果(透视深度感以及在就座空间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敞感)。
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顶棚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能够使得后面乘员感觉到车厢的内部是宽敞的。
在上述的方案中,当所述车辆顶棚安装至所述车辆时,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可从所述顶棚主体的前端部延伸超过前座。
依照所述结构,当车辆顶棚处于安装至车辆的状态时,线状外观设计部从顶棚主体的前端部延伸超过前座,这样有线状外观设计部形成的突显线对于后面乘员来说是突显的。
依照本发明的所述结构的车辆顶棚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能够增加对于后面乘员的视觉效果。
在上述的方案或结构中,多个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可布置成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左右对称。
依照所述结构,多个线状外观设计部布置成关于第一中心线左右对称,这样无论乘员就座在后座的右侧还是左侧,都能够获得上述的视觉效果。此外,当乘员就座在后座的左侧和右侧时,对于每一个乘员来说,都能够获得上述的视觉效果。
依照上述的结构的车辆顶棚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无论后面乘员的就座位置如何,并且无论后面乘员的数量是一个还是两个,都能够使后面乘员感觉到车厢的内部是宽敞的。
在上述的方案或结构中,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可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所述顶棚主体上:使得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与所述顶棚主体的长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在顶棚主体后侧处比在顶棚主体前侧处宽。
依照所述结构,线状外观设计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在顶棚主体上:使得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与所述顶棚主体的长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在顶棚主体后侧处比在顶棚主体前侧处宽。即,在线状外观设计部与顶棚主体的长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越接近后面乘员越宽。因此,当所述车辆顶棚安装至车辆时,后面乘员感觉到在他或她头部上方的空间在顶棚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比其实际上的要宽。
依照所述结构的车辆顶棚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给予在后面乘员的头部上方的空间在顶棚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比其实际上的要宽的印象,能够使后面乘员感觉到车厢内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是宽敞的。
在上述的方案或结构中,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所述顶棚主体上:使得所述线状外观设计部与所述顶棚主体的长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在顶棚主体后侧处比在顶棚主体前侧处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0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