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薄取向硅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3219.9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涛;宋红宇;王银平;安灵子;张宝光;赵士淇;刘文强;曹光明;李成刚;刘振宇;王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16 | 分类号: | C22C38/16;C21D8/12;B22D11/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向 硅钢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极薄取向硅钢板,其特征在于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02~0.08%,Si2.8~3.4%,Mn0.05~0.30%,S0.015~0.04%,Als0.005~0.05%,N0.003~0.010%,Ti0.01~0.5%,Cu0~0.6%,Sn0~0.2%,O<0.004%,P<0.01%,余量为F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薄取向硅钢板,其特征在于该钢板的磁感B8为1.75~1.86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薄取向硅钢板,其特征在于该钢板铁损P10/400为6.1~7.8W/kg,铁损P10/1000为18.3~26.7W/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薄取向硅钢板,其特征在于该钢板的厚度在0.05~0.15mm。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薄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02~0.08%,Si2.8~3.4%,Mn0.05~0.30%,S0.015~0.04%,Als0.005~0.05%,N0.003~0.010%,Ti0.01~0.5%,Cu0~0.6%,Sn0~0.2%,O<0.004%,P<0.01%,余量为Fe;
(2)采用双辊薄带连铸装置,将钢水经中间包浇入由两个结晶辊和两块侧封板组成的空腔内形成熔池,控制熔池上表面过热度为10~70℃,熔池内的钢水随着结晶辊的转动凝固并以20~60m/min的速度导出,获得铸带;
(3)铸带经冷却机组以20~100℃/s的速度冷却后进行热轧,开轧温度为900~1150℃,热轧压下率为15~50%,终轧温度在850℃以上,热轧后以20~100℃/s的速度冷却至650℃以下并卷取,获得热轧卷;
(4)将热轧卷进行一段常化退火或二段常化退火;一段常化法的温度为850~1150℃,时间为1~10min;二段常化法的高温段温度为1050~1150℃,时间为1~5min,低温段的温度为850~1050℃,时间为1~5min;常化处理后进行控制冷却,冷却速度为5~50℃/s;常化退火后获得常化板;
(5)将常化板酸洗去除表面氧化铁皮,然后进行一次冷轧,一次冷轧压下率为40~70%;然后进行中间退火,温度为800~1000℃,时间为3~10min,获得中间退火板;
(6)将中间退火板酸洗去除表面氧化铁皮,然后进行二次冷轧,二次冷轧压下率为70~95%;然后进行脱碳退火,温度为800~900℃,时间为3~10min;
(7)在脱碳退火后的板材表面涂覆退火隔离剂;
(8)将涂覆退火隔离剂的板材加热至800±10℃,然后以10~30℃/h的速度升温至1200±10℃完成高温退火,再在1200±10℃保温至少20h,完成纯净化退火,最后经开卷、平整拉伸退火和绝缘层涂覆,制成极薄取向硅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薄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钢水与结晶辊辊面的接触弧长度为100~250mm,熔池的高度为80~22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薄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中间退火时的气氛为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氛,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50%,混合气体的露点为20~4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薄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的脱碳退火时的气氛为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氛,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50%,混合气体的露点为20~4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薄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的高温退火时的气氛为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氛,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75%,纯净化退火时的气氛为氢气气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32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