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辣椒萎黄病病毒检测引物和探针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5563.5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2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兵;彭梓;吴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利兵;吴志鹏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C12R1/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辣椒 萎黄 病毒 检测 引物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基于DNA体外扩增技术的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涉及针对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辣椒萎黄病病毒(Capsicum Chlorosis Virus)的检验检疫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参见美国专利4,683,195、4,683,202、4,965,188)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相关技术资料可以参考分子克隆-实验手册(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Harbor,New York) 等文献。
辣椒萎黄病病毒(Capsicum Chlorosis Virus,CaCV)感染茄科植物,花生,蝴蝶兰(Phalaenopsis)等,是严重危害兰花养殖业的RNA植物病毒之一。CaCV最先由台湾学者发现感染蝴蝶兰,并很快被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列入兰花贸易待检病毒清单。CaCV最主要的病征是在受到侵害的植株叶面位置产生黄化轮斑,但它并不导致全株植物组织带毒。CaCV可以但不易通过机械接种、嫁接、组织切片等方式传播,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蓟马以永续型方式传播。传播CaCV的蓟马种类尚未澄清。
CaCV属于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第五血清群,或WSMoV血清组。病毒粒子为球状,直径80~110nm,粒体外层由一层脂质包裹。病毒基因组属于负单链RNA,由L RNA、M RNA、和S RNA三个片段RNA组成。L RNA 为大小约8.92kb的负链、含单个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M RNA 和S RNA 均为双义RNA, 有2 个ORF,反向相连。M RNA 大小约4.82kb,编码非结构蛋白NSm(Nonstructural Protein NSm)和糖蛋白前体(Glycoprotein Precursor)。S RNA 大小约3.48kb,编码非结构蛋白NSs(Non-structural Protein NSs)和核衣壳蛋白N (Nucleocapsid Protein)。
国内目前对CaCV的检测主要以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检测法为主。血清学方法包括免疫电镜法(Immuno-specific Electron Microscopy, ISEM)、免疫扩散法 (SDS-immunodiffusion Te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斑点试验(Immunoblotting Test)、胶体金标记层析技术(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等;分子生物检测法包括斑点杂交法(Dot Hybridization)、印痕杂交法(Southern Blot或North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上述方法中,基于对检测灵敏度和快速简单的要求,以RT-PCR最为适用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RT-PCR法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非常适合于样本的快速检测要求。目前常用于对名贵花卉品种的检查。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适用性广、特异性好、扩增效率高的引物和探针序列,以便对CaCV进行简易快速的田间检测或实验室检测。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本发明以CaC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基因的Ph segment S序列(GenBank: KC953852.1)为靶序列,通过序列比对找出具有高度相似度的片段区间,通过序列分析排除二级结构和非特异性序列区间,最终筛选出的扩增片段位于靶序列第3041~3277碱基,产物大小为237bp。
本发明所涉及引物以及寡核苷酸探针的序列如下(自左至右按5’端到3’端方向排列):
上游引物:GGT GCA AGG CCT TTA ATG CTG GA
下游引物:GAG GAT TGG ACT TTT AAG AGA A
寡核苷酸探针:A TGT GCT CTC AGG ATG A
上述寡核苷酸探针的5’端可以增加一个5~25mer的poly(dT)结构,以便更高效地将该寡核苷酸探针的5’端固定在载体表面并提高探针的杂交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利兵;吴志鹏,未经王利兵;吴志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5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