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器人视觉系统和自主跟踪系统的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44605.7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0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薛方正;刘泉波;王鹏博;朱丹蕾;郭新政;赵少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人 视觉 系统 自主 跟踪 运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一个以上带运输轮的车轴的手推车;其所用转向装置;所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视觉系统和自主跟踪系统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机器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机器人技术从工业生产渐渐普及到军事、航空、海洋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高铁或机场行李运输装置主要是采用两种运输方面,其中一个行李托运,即旅客行李集体传送;另一个是机场内行李搬运,目前机场内行李搬运大部分是采用手推车的方式来实现旅客个人行李的搬运,现有的手推车更多关注的是承重能力、跨越障碍能力、平稳性、分散冲击力能力和消音能力,特别是在长时间候机或者等候行李出仓过程中,容易将行李落在机场、被他人误拿或者不法分子故意偷抢行李,这些都是导致行李搬运的不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人视觉系统和自主跟踪系统的运输装置,该基于机器人视觉系统和自主跟踪系统的运输装置利用视觉识别锁定目标物及自身位置,通过遗传PID算法决策控制并执行运动机构完成对目标物的跟踪,达到紧跟在旅客身边的目的,不仅能够保证运输装置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运输装置的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基于机器人视觉系统和自主跟踪系统的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体,所述运输车体上设置有控制系统和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初始目标信息储存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决策控制系统、自主跟踪系统,
所述初始目标信息储存系统,用于储存初始目标的人体特征信息、行李提取密码或者感应信号的设置;
所述视觉识别系统,用于提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所述决策控制系统,用于对初始目标追踪判断、路径优化、控制指令生成,并将控制指令下达到自主跟踪系统;
所述自主跟踪系统,用于运输车体的车轮实行差速调节,驱动运输车体对目标实施追踪。
进一步,所述运输车体底部设置有左、右驱动轮和转向万向轮,所述自主跟踪系统利控制系统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对分别与左、右驱动轮连接的驱动电机实现差速控制,并利用PID控制算法调整机器人运动状态,对目标实现任意曲线追踪。
进一步,所述决策控制系统通过利用遗传算法参数寻优模型来设计行李车路径,所述遗传算法参数寻优的计算方法为:小车中心C的位姿P和位置PC分别定义为P=[XC YCθC]T,PC=[XC YC]T,轮子在地面作纯滚动,每瞬时与地面接触点的速度等于零,则速度向量定义为:其中,VC和ωC为小车质心C的瞬时线速度和角速度,V=[VL VR]是小车左、右轮速度向量,l为小车两轮之间的长度,由于存在着非奇异的转换矩阵,可以通过控制任一速度向量来改变小车的位姿,从控制的角度说小车左、右轮速度向量是等价的,可知小车的运动学方程:
或记为
其中,J(θ)为小车的雅可比(Jacobian)矩阵,在系统仿真过程中需要求解微分方程来计算下一周期机器人的位置,即计算仿真轨迹,假设采样周期为T0式(3)进行离散化得到式:
当ω=0时小车作直线运动或静止方向角不发生改变,当ω≠0时,根据小车的曲率半径可以得到小车转动的瞬心,通过瞬心和上一周期的坐标计算下一周期的位置;移动小车的运动控制问题,主要是控制其角速度和线速度,前者完成移动小车的转向控制,后者实现其前进速度的控制,将移动小车在笛卡尔坐标系X,Y中的位姿误差转化为机器人坐标系XV,YV下的误差为:
其中下标i表示理想路径,下标r表示实际路径,反映了小车前进方向上的误差,和反映了小车侧向误差,用增量式PID制算法来进行控制用来调节小车的前进速度V,用和来调节小车的侧向运动即角速度ω0,其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遗传机制和生物进化论而成的一种并行随机搜索最优方法,目前已建立起的遗传算法参数寻优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4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