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6074.0 | 申请日: | 2015-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4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H21/42 | 分类号: | D21H2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赵慧;高翔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伪材料,以及该防伪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背景技术
荧光防伪纤维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纸质产品中的防伪材料,其主要是通过将光敏变色的油墨涂染在纤维束表面,形成光敏变色层,在紫外、红外灯特定波段光束照射下发出光亮,并通过这种特定标识来起到防伪的作用。
然而,目前防伪纤维的种类相对比较少,区分度差,易识别性不佳,且由于结构单一,容易被假冒伪劣厂家仿制。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已经披露了许多改进型防伪纤维,如ZL201320174633.5公开的防伪纤维,是通过在纤维不同表面设置不同视觉特征,来提高防伪纤维的易识别性和难仿制性,又如ZL 200910250731.0披露的防伪纤维,也是将防伪纤维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负载不同颜色的发光材料,增加了防伪纤维的视觉特征数量。类似上述的关于防伪纤维的改进还有很多,但主要都集中在通过添加多种色彩的光敏变色颜料来实现防伪效果的提高,这样虽然增强了防伪纤维的易识别性,但由于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不同颜色的防伪油墨,生产过程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伪材料,该材料具有与普通防伪纤维材料不同的结构,容易分辨、难以仿制,且只需要单一的防伪油墨就能具有很好的易识别性。本发明还相应提供了该防伪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用于制备该防伪材料的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伪材料,包括纤维,在所述纤维上,沿纤维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光敏变色颗粒。
优选地,沿所述纤维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分布有至少三个光敏变色颗粒。三个光敏颗粒在纤维上沿着同一直线方向排列,更加易识别、易区分,增加了仿制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敏变色颗粒呈相等的间隔分布在所述纤维上。等间隔的分布更具有规律性,更容易被使用者识别。
所述纤维为PVC纤维、PP纤维、PET纤维、粘胶纤维、棉纤维、纤维素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光敏变色颗粒为紫外光敏变色颗粒、红外光敏变色颗粒和太阳光敏变色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用于在各种紫外光和红外光的波段或是太阳光下发出荧光。
所述光敏变色颗粒由光敏变色油墨干燥后得到,光敏变色油墨为凹版光敏变色油墨、丝网光敏变色油墨、溶剂性光敏变色油墨和水性光敏变色油墨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防伪材料用于负载到钞票纸、证券纸、票据纸和商标纸上,但并不限于上述纸类产品,还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防伪材料应用于任何一种需要防伪的纸类产品当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伪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纤维,沿着所述纤维的长度方向,将光敏变色油墨呈间隔地喷涂在纤维上;
(2)喷涂后对带有光敏变色油墨的纤维进行干燥,使光敏变色油墨形成光敏变色颗粒,得到防伪材料。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3)对防伪材料进行切割,切割后的每段防伪材料上至少含有两个光敏变色颗粒。
所述干燥为红外线热干燥或紫外线固化干燥。
申请人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采用常规喷涂方式对纤维进行喷涂,虽然能够得到上述防伪材料,但是在将防伪材料涂刷在纸类产品、以及纸类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光敏变色颗粒容易发生崩解或错位,破坏了防伪材料原本的视觉特征,影响了防伪效果,申请人通过大量试验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颗粒的形状、质地不均匀、在纤维表面的附着力不强,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上述防伪材料的专用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6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涂胶菱格环氧胶芳纶纸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板材加湿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