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10925.3 | 申请日: | 2015-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7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吴肖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肖颜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63/00;C08L51/00;C08K7/14;C08K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s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化学性能稳定且电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易于成形加工,被广泛应用于冰箱内衬、电视机外壳、吸尘器、空调器、电话、仪表、计算机、复印机等电子电器工业中。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进步,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备越来越向着薄壁、轻量、小型化方面发展,因此对材料的刚性及导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笔记本电脑要做的薄、轻、小,这就要求笔记本外壳材料、CPU材料以及各种集成电路板材料的模量高、刚性大,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强,才能减小厚度;还要导热性好,才能改善电脑散热问题,从而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而一般的ABS 树脂难以达到和保持所期望的机械性能和热学性能,所以,对材料的改进开发处于持续的研究中。研究发现,ABS与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改进ABS树脂的性能,但是限制这一技术应用的是:聚碳酸酯的价格很高,来源有限,工业化生产中并不适用。
有鉴于此,开发一种成本低、机械性能优良、强度高、导热好、耐老化的ABS复合材料意义非凡,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ABS复合材料,生产成本低、机械性能突出、强度高、导热好、耐老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ABS复合材料,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
ABS 树脂:30-40份;
环氧树脂:5-10份;
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10-15份;
玻璃纤维:2-5份;
碳纤维:3-5份:
相容剂:3-5份;
紫外线吸收剂:0.1-1份;
填料:5-20份。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平均直径为10~13微米,平均长度为30-60微米。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为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纤维,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是短切碳纤维,平均长度为10-100微米。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是沥青基碳纤维。
相容剂,主要是为了使各组分可以更好的混合,可以是常用的任意相容剂,优选地,所述相容剂为ABS-g-MAH。
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是为了增强合成材料的防老化性能,可以是常用的任意紫外线吸收剂,优选地,所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和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无机填料选自滑石粉、玻璃微珠、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镁、硫酸钙、硅石灰、云母粉、硅藻土和蒙脱土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ABS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ABS树脂、环氧树脂、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充分干燥;
(2)按照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
(3)将除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以外的各原料混合;
(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料斗,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于挤出机加纤口加入,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所述的ABS复合材料;其中熔融挤出温度为150~210℃。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直径为50mm,长径比44:1,熔融挤出过程中,一区的温度为150~170℃,二区的温度为170~180℃,三区温度为180~190℃,四区和五区均为190~200℃,六区的温度为200~210℃。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的挤出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技术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ABS树脂、马来酸酐接枝ABS树脂和环氧树脂复配作为树脂基体,由于马来酸酐极性分子的可再反应性和强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基体与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结合性能,促进碳纤维和玻璃的分散,有利于在材料内部形成导热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肖颜,未经吴肖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109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