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PR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0207.0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4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萍;董伟;庞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蒋琼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pr 传感 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生物传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PR传感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在两种不同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的透明介质交界面上(如玻璃和水),当一束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入射到低折射率介质,光线将发生折射和反射。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特定值时,折射角等于90°,此时光沿着与界面相切的方向射出,此时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如果入射角超过临界角,则入射光线将不会进入另一介质,而全部被反射回入射介质中,发生全内反射。
实际上,尽管全部入射光被反射,一种叫渐逝波(evanescent wave)的电磁场会穿过界面渗透到低折射率介质中,能量呈指数衰减。若在界面处镀上一层金属薄膜(一般镀金膜或银膜),则金属薄膜表面的自由电子受入射光激发而产生电荷振荡,进而形成表面等离子体(SP)。调整光的入射角或波长到某一适当值时,SP与渐逝波的频率和波数相等,二者便发生能量耦合,形成表面等离子共振。共振时界面处的全反射条件将被破坏,入射光能量被转移到表面等离子体波(Surface plasmon Wave,SPW)中,从而导致反射光强度在传播中急剧下降,呈现衰减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ATR)现象。其中使反射光完全消失的入射光角度称为共振角(SPR angle)。共振角会随着金属薄膜表面的介质折射率的改变而改变,而折射率的变化与结合在金属表面的分子的质量成正比。因此通过分析共振角,就可以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SPR传感技术具有无需标记、对表面特性和物质变化敏感,实时、快速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临床诊断,药物筛选,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检测对象包括蛋白、核酸、激素、毒素、农药、细胞、微生物等。
随着社会上对于大规模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的增长,高通量的SPR传感技术已成为SPR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其中SPR成像传感技术(也可称为SPRi)是研究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其基本工作过程为:光源发出的平行光入射到具有传感点阵列的SPR芯片表面,传感点阵列通过光学系统成像于图像传感器靶面,同时芯片表面反射的光也被图像传感器接收。
SPR传感芯片是SPR成像传感器的核心组件,其主要包括平面玻璃基板、金属膜和表面基质三部分。SPR传感芯片提供了产生SPR信号的必需物理条件,并且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是在SPR传感芯片表面进行的。
根据检测的光信号不同,SPR成像传感器通常可分为光强调制型和相位调制型。相比于相位调制所需要的复杂系统,光强调制型SPR成像传感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动态范围大,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其分辨率在10-5~10-6RIU之间,灵敏度普遍低于通道型SPR传感器以及相位调制型SPR成像传感器。主要原因是其SPR传感芯片普遍采用平板金属膜,即在平面玻璃基板上直接镀上一层金属膜,其传感灵敏度较低。如何提高光强调制型SPR成像传感器的灵敏度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PR传感芯片,该SPR传感芯片性能稳定、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易于实现高通量检测。
一种SPR传感芯片,包括平面玻璃基板,所述平面玻璃基板上覆盖有厚度大于150nm的第一金属膜,所述第一金属膜的顶面设有微孔阵列,每一微孔的底部均覆盖有第二金属膜,所述第二金属膜的顶面设有周期排列的若干纳米金属线。
如未作特殊说明,本发明中“周期排列”均是指相邻的纳米金属线以一定的间隔平行排列;每根纳米金属线的两端均抵接微孔的内壁。
本发明利用第一金属膜在SPR传感芯片上形成微孔阵列,当入射光从平面玻璃基板的底部照射到平面玻璃基板与金属膜(包括第一金属膜和第二金属膜)的界面时,在金属膜上产生SPR现象。其中在第二金属膜上产生的SPR,一方面耦合到周期排列的纳米金属线中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LSPR具有较强的局域电磁场增强效应,能够有效提高SPR传感的灵敏度;另一方面在微孔底部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SPW),SPW在水平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微孔内壁的反射,从而与前向传播的SPW干涉形成驻波而被束缚在微孔内部,驻波的电磁场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电磁场增强可进一步提高SPR传感的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0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规模车辆GPS数据订阅发布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文本复制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