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茶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9510.6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2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华致远(湖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0 | 分类号: | A23F3/10;A61K36/82;A61P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酵素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酵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茶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治疗便秘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属于后发酵茶,主要利用微生物发酵以及湿热作用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因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较长时间,所以叶片大多呈现暗褐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黑茶。黑茶在中国的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湖北等地有加工生产。黑茶类产品普遍能够长期保存,而且有越陈越香的品质。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黑茶(边茶)、藏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俗称黑五类)。
湖南黑茶是以在特定区域内生长的安化云台山种等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艺生产的黑毛茶,以及用此黑毛茶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艺生产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各类黑茶成品。茶树有性群体品种之一。原产湖南省安化县云台山,现分布在湘中、湘东、湘北等主要茶区。属灌木型,中叶类,一般叶长8-10cm,叶宽3-4.5cm,叶片有长椭圆、椭圆或卵圆等多种形状,其中椭圆型居多,叶脉8对左右,大多数叶片平展,叶肉肥厚,叶面隆起,叶质较柔软,色绿富光泽。其中有部分大叶类型,以原产地云台山居多,因此也有云台山大叶种之称。
黑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黑茶有各种保健效果: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咖啡碱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日本学者通过科学检验已证明,黑茶具有很强的解油腻、消食等功能。黑茶还具有良好的降解脂肪、抗血凝、促纤维蛋白原溶解作用和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有效直径,从而抑制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同时黑茶还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压、降血糖、杀菌消炎等作用。
酵素又称为“酶”是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酵素存在于所有活细胞内,是它激活了细胞之活力,使细胞展现出种种生命迹象。因此,酵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酵素分为两大类,体外酵素和体内酵素,人体内的酵素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酵素会慢慢减少,当体内酵素作用衰弱或减少,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因此人体应该合理的从体外补充酵素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抵抗疾病的侵扰。获得体外酵素的两大途径:一是生食果蔬,二是摄取酵素补充物。生食果蔬可能存在农药污染的问题,这间接影响了酵素的功能。
目前茶酵素的制取通常需要接种菌种,中国专利CN 102613329 B公开了一种生茶酵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需接种灵芝菌种、枯草杆菌菌种、双歧杆菌菌种和醋酸杆菌菌种,其操作繁琐,生产成本高。中国专利CN 102038046 B公开了一种普洱茶酵素粉的制备方法,同样需要接种纳豆菌益生菌。
因此针对目前传统杀青、干燥等加工工艺使茶叶中酵素失活,简单地通过喝冲泡的黑茶显然无法充分地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目前针对黑茶开发的各类附属产品以及它们的生产工艺又无法达到充分利用黑茶的目的,研发一种黑茶酵素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显得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在于提供一种黑茶酵素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稳定,产率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黑茶酵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杀青:剔除新鲜茶叶中的黄叶、枝梗和杂草,采用热风杀青,控制锅内温度在215~285℃,杀青时间5~10分钟。
(2)揉捻:对步骤(1)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机转速40~60转/分钟,揉捻时间5~10分钟。
(3)渥堆:将步骤(2)揉捻后茶叶堆放,使用纯水进行喷雾,用水量(kg)为茶叶重量(kg)的20~30%,进行第一次渥堆,第一次渥堆用时25~30天;第一次渥堆后里外翻拌均匀,使用纯水进行喷雾,用水量(kg)为茶叶重量(kg)的15~20%,进行第二次渥堆,第二次渥堆用时20~25天。
(4)二次发酵:对步骤(3)渥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榨汁,所得汁液在4℃下保存;所得茶叶渣与玉米胚芽、白扁豆粕、黑豆粕均匀混合后发酵5~8天,过滤,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与汁液进行合并,得到混合液。
(5)酶解:调节步骤(4)混合液的pH值,控制温度60~70℃,加入酶,搅拌下进行酶解3.0~4.0h,得到酶解液;酶解液进行15~20min的煮沸灭酶处理,冷却后调节pH值至中性,然后离心除去沉淀,取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华致远(湖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风华致远(湖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9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