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底部结构和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82125.1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4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尼古拉斯·施奈德;伊夫·德鲁阿戴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艳江;董敏 |
地址: | 卢森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底部 结构 车身 | ||
一种车辆底部结构(20),包括地板面板(24)和底部加强元件(26),所述底部加强元件(26)至少包括前横梁(112a,112b)和后横梁(114),所述横梁(112a,112b,114)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附接至地板面板(24)。前横梁(112a,112b)和后横梁(114)由抗拉强度高于或等于1300兆帕的压淬钢制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底部结构,该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地板面板和底部加强元件,所述底部加强元件至少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横梁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附接至地板面板,其特征在于,前横梁和后横梁由抗拉强度高于或等于1300兆帕的压淬钢制成。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包括加强元件,加强元件用于在翻覆事故期间发生碰撞、特别是侧面碰撞、正面碰撞或车顶压溃的情况下通过限制至车辆车厢中的任何类型的侵入来保护车辆乘员。
加强元件包括位于车辆的每一侧的车身侧部结构以及底部加强元件,该车身侧部结构形成门框架且通常由钢制成,该底部加强元件与地板面板一起形成车辆底部结构。
非常期望减小车辆的总重量以减少能量消耗,从而满足未来的环境要求。因而,期望减小形成车辆的部件的厚度,特别是包括底部加强元件的加强元件的厚度。
然而,简单地减小加强元件的厚度通常导致对车辆乘员抵抗侵入的保护降低。
可以使用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比如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的钢。实际上,对于给定的厚度,这种钢相比于低等级钢提供了加强的保护。然而,这种钢通常具有较低的可成形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文提到的问题,并且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该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底部加强元件,该底部加强元件具有减小的厚度和重量以及对车辆乘员的令人满意的保护。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述类型的车辆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横梁和后横梁由抗拉强度高于或等于1300兆帕的压淬钢制成。
使用抗拉强度高于或等于1300兆帕的压淬钢提供了改进的抗碰撞性,特别是侧向碰撞,而无需增厚形成底部加强元件的部件,并且因而无需增加车辆底部结构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有利方面,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单独考虑或根据任何技术上可能的组合考虑的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
-底部加强元件还包括中间横梁,该中间横梁在前横梁与后横梁之间延伸并且平行于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中间横梁由抗拉强度高于或等于1300兆帕的压淬钢制成;
-底部加强元件包括从前横梁延伸至后横梁的至少一个纵梁,所述纵梁由抗拉强度高于或等于1300兆帕的压淬钢制成;
-地板面板包括纵向地板通道,该纵向地板通道在地板面板中形成凹部,底部加强元件包括在地板通道的两侧上横向地延伸的两个前横梁;
-底部加强元件包括两个纵梁,所述两个纵梁在地板通道的两侧上延伸并且所述两个纵梁各自将前横梁中的一个前横梁连接至后横梁;
-底部加强元件包括从一个纵梁延伸至另一纵梁并横跨地板通道的通道横梁,所述通道横梁由抗拉强度高于或等于1300兆帕的压淬钢制成;
-底部加强元件包括单个后横梁,该单个后横梁在地板通道的纵向端部处从地板面板的横向端部横向延伸至所述地板面板的另一横向端部;
-压淬钢为
-底部加强元件形成敞开的轮廓,所述敞开的轮廓由地板面板封闭;
-地板面板的材料不同于底部加强元件的材料;
-车辆底部结构还包括将车辆底部结构连接至轻型货车底盘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附接至底部加强元件的横梁中的一个横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赛乐米塔尔公司,未经安赛乐米塔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82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专用样品瓶
- 下一篇:一种地表水或地下水样品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