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颈处通风板锚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63414.7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李奕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颈处 通风 锚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颈处通风板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如下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在车辆中,装饰条插在车颈处通风板的后端部和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车颈处通风板通过锚固在装饰条上而锚固至前挡风玻璃的下端侧(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0-264868号)。
具体地,截面为U形的容纳部形成在一端固定到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的里面侧的装饰条的另一端部侧。设置在车颈处通风板的后端的安装部插入容纳部,并且,由于安装部的锚固凸部锚固在容纳部的被锚固凸部上,所述车颈处通风板锚固到装饰条。
需要注意的是,在近年来,从保护行人的头部的观点出发,车颈处通风板已经构造成使得在预定冲击力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的情况下从装饰条分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因为安装部的锚固凸部设置于在车辆横向上呈均匀的间隔的部分处,安装部的锚固凸部的在车辆横向上的厚度是薄的,从而锚固时被锚固凸部与锚固凸部之间的抵接的表面面积小。因此,车颈处通风板相对于装饰条的拔出负荷小。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拔出负荷稳定的车颈处通风板锚固结构。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车颈处通风板锚固结构包括:车颈处通风板主体,其在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侧沿车辆横向布置;容纳部,其固定到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所述下端部侧,并且其沿车辆纵向的竖直截面为U形;安装部,其设置在所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后端侧,并且通过插入所述容纳部而锚固至所述容纳部;多个锚固凸部,其沿所述安装部装配到所述容纳部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处;以及多个被锚固凸部,其沿所述安装部装配到所述容纳部的所述方向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处,并且所述多个锚固凸部分别锚固在所述多个被锚固凸部上。
在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颈处通风板锚固结构中,由于设置在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后端侧的安装部插入固定到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侧并且沿车辆纵向的截面为U形的容纳部,安装部锚固到所述容纳部。这里,多个被锚固凸部沿所述安装部装配到所述容纳部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容纳部处,并且多个锚固凸部设置在安装部处。即,存在如下结构:当冲击力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时,多个锚固凸部分别抵接多个被锚固凸部。因此,锚固凸部相对于被锚固凸部的抵接的表面面积增大,并且车颈处通风板相对于所述容纳部的拔出负荷大。即,当小于或等于预定量的负荷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时,防止或抑制车颈处通风板主体从容纳部脱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方案中,至少一个锚固凸部的锚固表面和与所述锚固表面相邻的所述被锚固凸部的被锚固表面可以平行于所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顶表面或可以在向下延伸的同时向前倾斜。
在此车颈处通风板锚固结构中,当拔出负荷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时,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安装部的锚固凸部的锚固表面和相邻的容纳部的被锚固凸部的被锚固表面彼此抵接。此时,拔出负荷沿与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顶表面正交的方向施加。因此,如果至少一个锚固表面和被锚固表面平行于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顶表面或在向下延伸的同时向前倾斜,锚固部难以从被锚固部脱出,从而拔出负荷增大。即,当小于或等于预定量的负荷施加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时,防止或抑制车颈处通风板主体从容纳部脱出。
依照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案中,锚固凸部或被锚固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形成在车辆横向上的部分处。
安装部的锚固凸部或容纳部的被锚固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车颈处通风板主体形成在车辆横向上的部分处。因此,车颈处通风板的装配是容易的。此外,多个锚固凸部和多个被锚固凸部沿着安装部装配到容纳部的方向设置,并且锚固凸部和被锚固凸部的抵接的表面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增大拔出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二或第三方案中,多个锚固凸部的锚固表面和与所述锚固表面相邻的多个被锚固凸部的被锚固表面之间的沿与所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所述顶表面正交的方向的距离越朝向所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顶表面侧可以变得越大。
在此车颈处通风板锚固结构中,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锚固凸部的锚固表面和容纳部的被锚固凸部的与这些锚固表面相邻的被锚固表面之间的沿与所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所述顶表面正交的方向的距离越朝向所述车颈处通风板主体的顶表面侧变得越大。因此,当车颈处通风板主体锚固到容纳部时,从在容纳部的深侧的锚固凸部起,锚固凸部跨过被锚固凸部并且锚固在所述被锚固凸部上。即,如果作为最接近顶表面侧的锚固凸部锚固在容纳部的被锚固凸部上,其它锚固凸部锚固在各被锚固凸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34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