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冷冻浓缩法的浓缩制品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8078.7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8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柏木和典;市村武文;佐竹由式;神谷哲;大森敏弘;松原裕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明治 |
主分类号: | B01D9/04 | 分类号: | B01D9/04;A23C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吴宗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冷冻 浓缩 制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冷冻浓缩技术的浓缩制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冷冻浓缩法中,由于处理液(被处理流体)在浓缩中不会被过度 加热,因此能够在不伴随由加热或加温引起的风味变化(加热臭等)的 情况下制备浓缩液。
在冷冻浓缩法中,已知有在析晶槽内生成粒状冰晶的悬浮析晶法(悬 浮晶体浓缩法)、和使冰晶在冷却面上生长的界面渐进冷冻浓缩法。考 虑到冰(水)与浓缩液的固液分离容易等,通常,作为冷冻浓缩法,大 多采用界面渐进冷冻浓缩法。
例如,在作为日本专利第4306018号成立的专利文献1中,作为冷 冻浓缩装置,提出了刮板导热冷冻浓缩法及其装置。另外,在作为日本 专利第4429665号成立的专利文献2中,作为冷冻浓缩装置,提出了渐 进冷冻浓缩法及其装置。
进而,在液态食品中,特别是对于果汁、咖啡、茶类等,也提出了 能够抑制浓缩液的品质下降的冷冻浓缩方法。例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 了通过并用界面渐进冷冻浓缩法和脱氧处理而得到的能够防止果汁等浓 缩液的品质下降的方法,另外,也记载了可将该技术应用于牛奶。
进而,专利文献4提出了如下方法:在悬浮晶体浓缩法中,在由多 阶段构成的各阶段中形成规定大小的晶种,通过将该晶种移送到装有浓 缩度低的浓缩液的重结晶容器中,再将进一步生成的晶种移送到装有浓 缩度低的浓缩液的重结晶容器中,能够通过悬浮晶体浓缩法有效地浓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34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1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668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7-1052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冷冻浓缩法,处理液在浓缩中不会被过度加热,所以能够在不 带来加热或加温引起的风味变化(加热臭等)的情况下制备浓缩液。另 外,能够抑制由加热或加温引起的浓缩液的微生物繁殖,且能够抑制微 生物引起的浓缩液的劣化、以及微生物引起的浓缩液的污染等的风险。 因而认为,对于冷冻浓缩法来说,适用于浓缩微生物数量被认为多的液 体原料(例如,杀菌前的原料乳等乳材料)。
但是,以往,每当将乳材料(例如,生乳、脱脂乳、发酵乳(液体 发酵乳、酸奶饮料等)、乳酸菌饮料、乳清、酪乳以及它们的浓缩液(膜 浓缩液等)等)浓缩时,难以采用利用冷冻浓缩法的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其原因之一是,在乳材料的浓缩中采用冷冻浓缩法时产生的损失大。 例如,以往,采用公知的冷冻浓缩法(例如,界面渐进冷冻浓缩法), 就杀菌前的原料乳等乳材料而言,在将其固体成分浓度(固体成分含量) 浓缩至浓缩前的固体成分浓度(固体成分含量)的2倍时,在多的情况 下,按固体成分量换算,则全体的约2重量%被损失掉而不能保持在浓缩 液中。
在如乳制品的大规模的(商业规模的)制造那样大量地对乳材料进 行浓缩处理的情况下,该损耗率高,成为无意图的废弃,在乳材料的浓 缩采用冷冻浓缩法方面,成为很大的阻碍。这样,以往,因为经济的生 产效率差,所以在实用上难以在乳材料的浓缩中采用冷冻浓缩法。
而且,在假设采用专利文献4的多级逆流浓缩方法的情况下,需要 同时使用多个冷冻浓缩装置等,不容易得到令人满意的良好效率。
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以往,在乳材料的浓缩中,单独或组合采用减 压加热浓缩法、膜浓缩法(例如,反渗透膜:RO膜,纳滤膜:NF膜)等。
在此,减压加热浓缩法是指在用真空泵等进行了减压的气氛中,在 将乳材料升温到40~80℃左右的状态下,使水分从处理液中蒸发的浓缩 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明治,未经株式会社明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80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向打褶介质的过滤器
- 下一篇:包括可植入线缆元件的电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