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8231.8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2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市原敬义;川本爱子;大古佳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冷却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冷却方法,特别是涉及防止在将温度上升后的冷却水向热交换器供给时,由在该热交换器中产生的热应变而引起的损伤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车辆的内燃机中设置有供冷却水在其中流动的冷却流路,使冷却水在该冷却流路中流动。在想要使内燃机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使冷却水在热交换器(散热器等)内流动并使该冷却水的温度降低,使冷却后的该冷却水在内燃机的冷却流路中流动。在热交换器的冷却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和内燃机进行热交换,由此将内燃机的温度控制为期望的温度。
在内燃机的起动时,如果温度上升后的冷却水被急剧地导入到常温的热交换器中,则在冷却水导入前后产生温差,从而使得热交换器受到热冲击(也称为“热击(thermal shock)”)。因该热冲击而有可能在热交换器中发生热应变。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内容,即,以使热应变缓和为目的,对从热交换器通过的冷却水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进行检测,对供给至热交换器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得该温差不会变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73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控制方法中,为了使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热冲击缓和,使在内燃机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水在热交换器中流动而将热交换器加热,以使得内燃机和热交换器的温差不会变大。
因此,即使在想要使内燃机的温度迅速上升的情况下,冷却水的一部分也会被供给至热交换器。其结果,产生的热不仅用于使内燃机的温度上升,还用于使热交换器的温度上升,因此具有内燃机的温度上升变慢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冷却方法,在将温度上升后的冷却水向热交换器供给时,能够使在该热交换器中产生的热应变缓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切换单元,其设置于用于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流路的出口侧,使该冷却流路向配置有冷却水冷却用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流路、以及未配置热交换器的旁通流路中的至少一者分支;入口温度检测单元,其对供给至热交换器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出口温度检测单元,其对从热交换器排出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单元,其对切换单元的向热交换流路及旁通流路的冷却水流量的分配进行控制。控制单元求出热交换器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之间的温差。另外,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对与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热应变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在向热交换流路供给冷却水时,参照温差及对应关系,以使得热应变量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热应变量阈值的方式,求出供给至热交换流路的冷却水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中所采用的、表示温差ΔT和冷却水流量、以及热应变量这3者之间的关系的对应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4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表示发动机转速以及发动机扭矩、和在冷却流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的关系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装置具有:冷却流路L1,其将冷却用的冷却水向发动机11供给;循环泵13,其使冷却水在该冷却流路L1中循环;以及三通阀12,其设置于冷却流路L1的出口端部,使从发动机11通过的冷却水向2个系统分支。
三通阀12将由冷却流路L1供给的冷却水向旁通流路L2以及热交换流路L3分配并输出。旁通流路L2与循环泵13的入口侧连接,热交换流路L3经由用于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14(例如散热器)而与循环泵13的入口侧连接。即,三通阀12(切换单元)设置于冷却流路L1的出口侧,具有如下功能,即,使该冷却流路L1向配置有冷却水冷却用的热交换器14的热交换流路L3、以及未配置热交换器14的旁通流路L2中的至少一者分支。三通阀12基于来自后述的控制部23的信号而将冷却水向旁通流路L2及热交换流路L3分配并供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8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