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涌浪挡板元件和具有这种防涌浪挡板元件的运输容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9411.X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8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T·N·麦克拉伦;S·V·里格比;B·A·沃斯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尔菲特奥迪(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22 | 分类号: | B60P3/22;B65D90/52;B60K15/07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俞海舟 |
地址: | 南非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涌浪 挡板 元件 具有 这种 运输 容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一般性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涌浪挡板元件和具有这种防涌浪挡板元件的运输容器组件、尤其是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防涌浪挡板元件用于在部分填充的运输容器中防止或者显著减少液体的装载货物在车辆上运输(公路、铁路、海运)期间在减速或加速时出现涌浪。这种运输容器典型地具有圆柱形的、椭圆形的、箱形的亦或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在其端部上以拱曲的或平坦的底部被封闭。也存在三叶草状的或者由多个圆弧段组成的罐横截面。防涌浪挡板元件在此贯穿容器内部空间并且通常根据相关的运输规定遮盖容器内部空间的相关横截面的至少70%。防涌浪挡板元件在通常长形的运输容器中通常横向于该运输容器的纵轴线延伸。
防涌浪挡板元件例如可以构成为设有开口的盘状元件。但也存在平坦的和弧形辊压的或者在多个圆角上弯曲的半月形或镰刀形元件,这些元件以构成半月形元件的弦的自由边缘完全贯穿容器内部空间。为了增强这些自由边缘,已知圆形的或泪滴状的管件,这些管件沿着自由边缘完全贯穿容器内部空间。
在自由边缘或加固管的连接端部上可能产生由于压力负荷和/或涌浪负荷引起的高的局部应力,挡板或者管在这些连接端部上通入容器壁中。在这些关键区域中的局部过负荷在最差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起容器壁的损坏。该强度问题尤其是在这种防涌浪挡板元件中出现:在这些防涌浪挡板元件中,具有或者不具有附加的加固部的自由边缘相比于膜片状的容器壁构造为非常刚性的。防涌浪挡板组件例如由EP 2058245 A1或EP 2412647 A1已知。
由此出发存在下述任务:提供一种防涌浪挡板元件或运输容器组件,其至少部分地消除了现有解决方案的缺点。尤其是所述任务也在于在结构方面改进连接端部(防涌浪挡板元件在该连接端部上以自由边缘碰到容器壁上),使得在待期望的运行负荷的情况下将该区域中的局部应力最小化。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涌浪挡板元件,该防涌浪挡板元件具有连接端部,其中,连接端部具有用于连接到容器壁上的第一连接区域和去负荷边缘,该去负荷边缘将自由的防涌浪挡板边缘的端部与第一连接区域连接,其中,去负荷边缘具有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所述第一部段沿着第一连接区域延伸并且与该第一连接区域形成肋部段,所述第二部段将第一部段与防涌浪挡板元件的自由边缘连接,并且去负荷边缘平滑地在第一连接区域和自由边缘之间延伸。
平滑地延伸在此意味着,边缘轮廓不具有拐角、阶梯或突变,并且去负荷边缘的不同弯曲的或笔直的部段同样地(即平滑地)彼此融合。
附图说明
现在示例性地并且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两个根据本发明的彼此对置的防涌浪挡板元件的运输容器的横截面视图,这些防涌浪挡板元件在其端部上分别具有连接端部;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防涌浪挡板元件的连接端部的(根据图1中的剖面A-A)的剖视图;
图3示出图1中的连接端部的透视图(细节B),该连接端部经由多普勒板与容器壁连接;
图4示出具有几何特征参数的在图3中所示的连接端部的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件式构造的连接端部;并且
图6:6A和6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连接端部的防涌浪挡板元件的替选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与本发明相符的实施形式。在详细说明之前首先对各实施形式进行一般性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防涌浪挡板元件中设有连接端部,该连接端部具有用于连接到容器壁上的第一连接区域并且在安装状态中在那里与该容器壁牢固地连接、尤其是焊接。去负荷边缘将自由的防涌浪挡板边缘的端部与第一连接区域连接,该防涌浪挡板边缘在防涌浪挡板元件已被安装的情况下贯穿油箱内部空间,所述第一连接区域又(直接地或经由多普勒板)与容器壁连接。
在此,去负荷边缘的第一部段限定沿着第一连接区域延伸的肋部段和第二部段,该第二部段将去负荷边缘的所述限定肋部段的第一部段与防涌浪挡板元件的自由边缘连接。去负荷边缘在此平滑地在第一连接区域和自由边缘之间延伸。换言之,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平滑地(无拐角地)彼此融合,并且肋部段跟随与容器轮廓相应的连接区域,并且更确切地说,在肋部段与容器连接的地方该肋部段跟随与容器轮廓相应的连接区域。因此,自由边缘不是直接碰到容器壁上而是经由去负荷边缘以过渡到舌状肋中的方式引导到容器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尔菲特奥迪(私人)有限公司,未经维尔菲特奥迪(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94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