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轴角度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8771.8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8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光;酒井辰也;平井义贵;伊藤博贵;小川贵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G01S7/497;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轴 角度 检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安装于车辆的激光式测距仪的光轴角度进行检查的光轴角度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逐步在车辆上装备测距仪。利用测距仪测量本车与前方车辆(以下记为前车)的距离,检测车间距离是否适当等。
作为测距仪的形态之一,存在使用激光的测距仪。激光式测距仪向车辆前方发射激光,接收反射光来运算距离。
激光具有直线传播性强且不扩散这样的优点。但是,激光式测距仪使用托架安装于车辆。托架不可避免地存在因制造而产生的产品偏差。此外,在将托架安装于车辆时、或将激光式测距仪安装于托架时会产生安装误差。
担心因偏差、安装误差而使安装于车辆的激光式测距仪的光轴从规定的角度偏离。若光轴从规定的角度偏离,则检测距离的可靠性降低。激光测距仪除进行单件的检查之外,还需要进行车载检查。
对安装于车辆的照相机的光轴角度进行检查的方法是已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0))。
图10是说明以往的车载照相机的光轴检查装置的图,在车辆100上安装有照相机101。在载置有车辆100的水平台102的一端立着镜子103。利用该镜子103评价照相机101的光轴。
通过将照相机101更换为激光式测距仪,可以评价激光式测距仪的光轴。
镜子103隔着与车辆100的长度的大致一半相当的距离配置在车辆100的前方。由于车长约为6m,因此,镜子103在前方立在相距车辆100约3m的位置。结果,检查装置变长。
在要求检查装置的小型化、缩小检查区域时,需要沿着线的长度更短的检查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0508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光轴角度检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对安装于车辆的激光式测距仪的光轴角度进行检查的光轴角度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辆定位机构,所述车辆定位机构将所述车辆定位在规定位置;
第一照相机,所述第一照相机在比所述车辆所具有的前轮的前端更靠车辆后方且比所述激光式测距仪更靠前方的位置由第一升降机构能够升降地悬吊,对所述激光式测距仪进行拍摄;
屏幕,所述屏幕悬吊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并放映所述激光式测距仪发射的光;
点光源,所述点光源基于所述第一照相机的光轴相对于水平而倾斜的角度和从所述第一照相机到所述激光式测距仪的水平距离,确定从所述第一照相机到所述激光式测距仪的高程差,在与所述第一照相机相距所述高程差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屏幕;
第二照相机,所述第二照相机在比所述屏幕更靠车辆后方的位置由第二升降机构能够升降地悬吊,对投影于所述屏幕的像以及所述点光源进行拍摄;
高度控制部,所述高度控制部对所述第一照相机拍摄到的拍摄图像和预先存储的基准图像的偏移量进行运算,为了消除该偏移,所述高度控制部使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动作以使所述第一照相机以及所述屏幕升降;
平面图形重心运算部,在该高度控制部的控制后,所述平面图形重心运算部从所述第二照相机取得放映在所述屏幕上的基于所述激光式测距仪的发射光的光图像,并计算所述光图像的图形中心的坐标;
角度运算部,所述角度运算部根据从由该平面图形重心运算部取得的所述光图像的图形中心到由所述第二照相机取得的所述点光源的高程差、以及从所述屏幕到所述激光式测距仪的距离这两个信息,运算激光式测距仪的光轴角度;以及
合格与否判定部,所述合格与否判定部判定由该角度运算部得到的光轴角度运算值是否满足光轴角度的合格基准。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优选为,高度控制部与针对第一升降机构的控制同步地也控制第二升降机构。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优选为,屏幕的受光面是黑色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屏幕配置在比车辆的前轮前端更靠车辆后方且比激光式测距仪更靠前方的位置。由于屏幕没有配置在车辆的前方,因此,沿着线的检查装置的长度变小。因此,可以提供小型的光轴角度检查装置。
由于屏幕接近激光式测距仪地配置,因此,难以受到外界光的影响。遮光罩变得不需要,可以谋求光轴角度检查装置的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87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