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杆、制造这种杆的方法以及包含连杆的航空地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34203.0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2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戈东;克里斯提那·冈萨雷斯-巴永;伯特兰·弗洛伦兹;J-P·西奥齐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金森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7/06 | 分类号: | F16C7/06;F16C7/02;F16C7/00;B29C6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邬志岐;武晨燕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制造 这种 方法 以及 包含 航空 地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杆、一种结合它的航空地板结构以及用于制造该连杆的 的方法。本发明一般应用于适于主要起轴向力作用的连杆,特别是(但不完全) 航空领域,该连杆有利地能够构造的并能够由复合材料制成。
背景技术
用于起轴向力作用的现存复合连杆通常具有细长形状,该形状设置有中央 主体,其两头带有展开端件,展开端件以用于连接至结构、尤其产生牵引-压紧 力的端部收尾,通常通过利用这些端部安装的各自连接轴线来完成连接。
文献WO-A1-2010/024994描述了这样的连杆,通过粘附到它连接头部的端 件来装配其复合体,通过环形插入件覆盖主体端部并被这些端件覆盖。、
该文献中描述的连杆具有相对高质量和高制造成本的弊端,尤其由于用于 它们装配所需的插入件。
更一般地,此时已知复合连杆的一个主要弊端在于它们的高质量,这一方 面与所用工艺方法有关,通常树脂传递成型(RTM)或使用囊袋的预浸压缩成 型,另一方面与这些连杆的强化有关,上述强化用于给它们相对于冲击和任何 制造缺陷的足够强度,因为容许损坏和制造缺陷是复合部件明确所需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决前述弊端的连杆,其包括管状体,所 述管状体具有两个端部和用于将这些端部连接至相邻结构的两个头部,适于主 要对这些结构产生的轴向力(即牵引压缩力)作出反应(react),每个头部包括 端件,该端件朝所述管状体展开并在粘合界面中粘合到后者上。
为了这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杆包括至少第一密封垫片,该至少第一密 封垫片径向安装在所述管状体与每个头部的所述端件之间并靠着所述管状体与 每个头部的所述端件,轴向地朝向所述粘合界面内部。
提到根据本发明的连杆的第一元素位于该连杆的第二元素“轴向地朝向/ 内部”或“轴向地朝向/外部”的表达指,在本说明书中,该第一元素位于,参 考连杆主体的对称纵向轴线,分别地朝向连杆主体内部或外部(即朝向连杆主 体中心或朝向头部)。
应当注意,该第一密封垫片特别地能够确保连杆主体相对于连接头部持续 和平衡地径向活动和径向定位拉挤,在粘合期间的密封同样也是,正如下面将 描述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所述第一密封垫片安装在在每个端件的轴向内部 端部处的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密封垫片是环形的且优选地为O型环。
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的连杆能够有利地装配,而不需要在连杆主体上螺 丝接合端件,并且在连杆主体与每个端件之间存在中间环形插入件,由此在连 杆主体上直接粘合,与前述文件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特点,每个端件包括整体上为截头圆锥形的展开部, 该展开部通过整体上为圆柱形的的轴向部朝内部轴向延伸,所述连杆包含轴向 地朝向所述第一密封垫片外部的粘合剂的注入和/或吸入装置,所述粘合剂的注 入和/或吸入装置能够在每个端件的轴向部上形成所述粘合界面,该粘合剂的粘 性在25℃下优选地小于或等于10Pa.s(例如约为1Pa.s)。
应当注意,该第一O型环能够确保吸入期间主体-头部装配的密封,优选地 通过真空吸入完成,并且控制粘合界面中粘合剂的最佳数量和厚度,这有利地 可以包含在0.1mm到0.5mm之间。
也应当注意,该第一O型环能够保护粘合剂在运行期间连杆的使用周期中 免受由于周围流体(例如冷凝物、水、诸如“特种液压工作油”的磷酸酯的液 压油分散体)引起的老化。
作为非限制性实例,该粘合剂可以由双组分环氧树脂类型制成,在室温可 交联或热活化的,已指明(例如在室温可交联或热活化的)其他粘合剂可以使 用,只要他们具有减小的粘度即可。
优选地,所述注入和吸入装置包括:周向间隔开以吸入或注入粘合剂的第 一系列孔口;周向间隔开以吸入或注入被注入的粘合剂或穿过所述第一系列孔 口吸入的第二系列孔口,,这两个系列彼此轴向分离。
仍更优选地,通过大致在所述展开部与所述轴向部之间的接合处的每个端 件形成所述第一系列孔口,通过轴向部或者通过面对轴向部的所述管状体形成 所述第二系列孔口。
仍更优选地,通过轴向地穿透径向面对所述管状体与该端件之间的所述粘 合界面的每个端件的第一孔口来形成所述第一系列,通过径向地穿透每个端件 的所述轴向部或者所述管状体的第二孔口来形成所述第二系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金森公司,未经哈金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42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