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4166.7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9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植野真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8/17 | 分类号: | B60T8/17;B60L7/24;B60L15/20;B60T8/1761;B60T8/4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制动力控制装置,其并用机械制动力(摩擦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并且通过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来提高制动时的车辆的稳定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62590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制动力控制装置中,摩擦制动力被施加于全部的四个轮,相对于此,再生制动力仅被施加于由成为动力源的驱动马达驱动的驱动轮(左右前轮),因此向驱动轮施加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向非驱动轮(左右后轮)仅施加摩擦制动力。这样,由于向驱动轮和非驱动轮施加的制动力不同,因此使驱动轮与非驱动轮的制动平衡产生偏差,根据路面的状态,在制动时车辆的行为有时会变得不稳定。
在制动时若车轮滑移而使车辆的行为变得不稳定,则ABS装置工作。ABS装置调节摩擦制动力来控制车辆的姿态。因此,在ABS装置工作时使再生制动力降低,由此停止再生制动力的产生。而且,ABS装置减小摩擦制动力以恢复车轮的滑移。另外,ABS装置为通过增减摩擦制动力而使车辆稳定化的结构。因此,例如在车轮的滑移恢复而摩擦制动力增大时,需要产生对ABS装置工作时降低的再生制动力、因ABS装置的工作而降低的摩擦制动力进行补足的制动力。若不补足制动力,则车辆上产生的制动力有时会小于驾驶员所要求的要求制动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制动系统,其能够并用电动制动机构产生的摩擦制动力和再生制动机构产生的再生制动力,并且能够减轻车轮上产生滑移而防抱死控制工作时的制动力不足。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车辆用制动系统,其设置于具有包含驱动轮的车轮的车辆,所述驱动轮由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所述车辆用制动系统具有:电动制动机构,其将通过电动制动执行器而使工作液产生的工作压向车轮制动缸供给,从而向所述车轮施加摩擦制动力;再生制动机构,其将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再生制动力向所述驱动轮施加;以及防抱死控制机构,其增减所述摩擦制动力而使消除所述车轮的滑移的防抱死控制工作。并且,所述车辆用制动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抱死控制机构在判定为至少产生了一个滑移车轮而使所述防抱死控制工作时,维持在所述驱动轮上施加有所述再生制动力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向车轮施加摩擦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车辆用制动系统中,在至少产生了一个滑移车轮时,能够在驱动轮上施加有再生制动力的状态下使防抱死控制工作。由此,在防抱死控制工作时,将摩擦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向车轮施加,且能够使防抱死控制工作,从而不会小于驾驶员要求的要求制动力地产生制动力。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抱死控制机构在所述防抱死控制的工作中,通过所述电动制动执行器来增减所述工作压。
根据本发明,在防抱死控制的工作中,能够通过电动制动执行器来增减工作压。因此,向车轮施加的摩擦制动力由电动制动执行器来调节。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抱死控制机构在所述防抱死控制的工作中,将所述再生制动力维持为恒定。
根据本发明,在防抱死控制工作时,将向驱动轮施加的再生制动力维持为恒定。因此,能够在防抱死控制工作时并用再生制动力,并且能够减轻防抱死控制工作时的制动力不足。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抱死控制机构在所述防抱死控制的工作中,从向所述驱动轮施加的所述再生制动力中减去与向所述车轮中的不是所述驱动轮的非驱动轮施加的所述摩擦制动力相当的制动力。
根据本发明,避免了在防抱死控制工作时产生过大的制动力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抱死控制机构在判定为所述滑移车轮的滑移率成为所述规定值以下时,将向所述滑移车轮所具备的所述车轮制动缸供给所述工作压的供给路的开闭机构打开,从所述供给路向所述车轮制动缸供给所述工作压,从而增大向所述滑移车轮施加的所述摩擦制动力,并且减小通过所述再生制动机构向所述驱动轮施加的所述再生制动力。
根据本发明,在消除了滑移车轮的滑移时能够增大摩擦制动力,并且能够减小向驱动轮施加的再生制动力。因此,能够防止向车轮施加过大的制动力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41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