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8380.1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5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柿崎真二;佐久间长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用空调装置 制热 冷凝器 切换部 蒸发器 除湿 空气流 制冷 空气流向 冷却介质 室内 空气吸收热量 车辆制冷 低温低压 高温高压 制热模式 压缩机 排出 加热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有冷凝器、蒸发器和切换部,其中,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却介质流经所述冷凝器内部,所述冷凝器对经过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低温低压的冷却介质流经所述蒸发器内部,所述蒸发器从经过其周围的空气吸收热量;在车辆用空调装置对车辆制热时、制冷时以及除湿制热时,所述切换部与制热、制冷以及除湿制热相对应地切换空气流向。在车辆用空调装置对车辆制热时,所述切换部使经过所述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到所述车室内;在车辆用空调装置对所述车辆制冷时,所述切换部使经过所述蒸发器周围的空气流到所述车室内;在车辆用空调装置对所述车辆除湿制热时,所述切换部使依次经过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冷凝器周围的空气流到所述车室内。通过上述方式,仅切换车辆用空调装置内的空气流向,便能够切换制冷、制热及除湿制热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申请要求2013年3月29日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愿2013-074870号的优先权,并且在此引用该申请的内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们公知一种利用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具有加热器和蒸发器,其中,被引擎的余热加热后的冷却水流经加热器,冷却介质流经蒸发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对于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制热时,流经通风管的空气被加热器加热,在制冷时,流经通风管的空气被蒸发器冷却。
另外,在不以引擎作为车辆驱动源的不具有引擎的电动汽车等中,制暖时不能利用引擎的冷却水。因而,在该电动汽车中,采用以热泵循环系统来替代上述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这种车辆用空调装置中,通过切换冷却介质的流向,来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切换空调装置的工作状态。
在此,对现有技术中利用热泵循环系统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的冷却介质的流向进行简单的说明。图5A及图5B是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图,图5A表示制热模式,图5B表示制冷模式。
如图5A所示,在制热模式下,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却介质在室内冷凝器102中散发热量。之后,由膨胀阀104使冷却介质膨胀,使其呈气液两相(富液相(liquid-rich))的喷雾状。接下来,冷却介质在室外换热器105中从车室外部吸收热量,在呈气液两相(富气相(vapor-rich))的喷雾状的状态下经过制热电磁阀106和合流管107,流入气液分离器108。在气液分离器108中冷却介质被气液分离,之后,其中的气相的冷却介质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01。
然后,被风机109送入通风管103内的空气经过室内冷凝器102,从而作为暖风被供应到车室内(参见图中箭头)。
另外,在制冷模式下,从压缩机10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却介质经过室内冷凝器102和膨胀阀104,在室外换热器105中向车室外部散发热量。之后,冷却介质经过倒流截止阀111和分流管112,流入制冷电子膨胀阀113。
然后,由制冷电子膨胀阀113使冷却介质膨胀,使其呈气液两相(富液相)的喷雾状。接下来,冷却介质在蒸发器110中吸收热量,从而使通风管103内的空气冷却。之后,经过蒸发器110后的呈气液两相(富气相)的冷却介质经过合流管107,流入气液分离器108。在气液分离器108中冷却介质被气液分离,之后,其中的气相的冷却介质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01。
由此,被风机109送入通风管103内的空气由于在蒸发器110处被吸收热量而冷却,之后避开室内冷凝器102流向车室内,从而作为冷风被供应到车室内。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63-241818号
然而,在利用热泵循环系统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由于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的冷却介质流向不同,与利用上述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相比,各种配管阀门及连接部件等的附属零部件较多。因此,随着零部件数量的增多,会出现如下问题。
第1,由于上述附属零部件的热传导及流路阻力的增加,导致空调性能恶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08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显示控制装置和车辆用显示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水陆两用车的动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