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8820.3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6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柳江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面 充电 接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线收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外接的充电线连接充电桩来给车辆充电,随车配的充电线往往长度是固定的,汽车在充电时,由于充电线过长,会造成充电线线束拖在地面上,容易被压坏或弄脏。目前当电动汽车还没有装入充电线的卷入装置,需要充电时,充电结束后,车主将充电线随意放置在后备箱等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旨在将充电线接入绕线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包括充电线、接触单元、绕线轴和出线孔,所述出线孔设于所述绕线轴,所述接触单元与所述绕线轴相连接,所述充电线的若干根线束分支分别与所述接触单元的第一侧相连接,若干根线束分支在所述接触单元的第二侧汇合,经所述出线孔缠绕于所述绕线轴。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接触单元包括面板和若干个第一接线柱,所述面板的第一侧设有若干个环形滑道,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环形滑道接触,所述面板的第二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接线柱,每个所述第二接线柱连接有线束。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环形滑道的个数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接线柱在对应的所述环形滑道中滑动。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滑道内侧设有导电层。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第一接线柱设有弹性装置,所述第一接线柱通过所述弹性装置与所述环形滑道紧密接触。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环形滑道的侧缘接触。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环形滑道的底面接触。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第一接线柱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弹簧设于端面壳体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在上述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中,所述第二接线柱固定于所述面板,所述第二接线柱与所述滑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面结合的方式,将充电线接入至绕线轴,实现了对条线的动态连接。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的第一接线柱中的弹簧位置示意图。
图中:1、充电线 2、线束 3、面板 4、绕线轴 5、第一接线柱 6、第二接线柱 7、环形滑道 8、出线孔 9、端面壳体 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包括充电线1、接触单元、绕线轴4和出线孔8,接触单元与绕线轴4相连接,出线孔8设于绕线轴4,充电线1的若干根线束2分支分别与接触单元的第一侧相连接,若干根线束2分支在接触单元的第二侧汇合,经出线孔8缠绕于绕线轴4。
接触单元包括面板和若干个第一接线柱5,面板3的第一侧设有若干个环形滑道7,第一接线柱5与环形滑道7接触,面板3的第二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接线柱6,每个第二接线柱6连接有线束2。
第一接线柱5与环形滑道7的个数对应,每个第一接线柱5在对应的环形滑道7中滑动,环形滑道7的内侧设有导电层;第一接线柱5设有弹性装置,第一接线柱5通过弹性装置与环形滑道7紧密接触,第一接线柱5与环形滑道7的接触方式可以为侧缘接触或者底面接触。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线的线束为7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端面式充电线接入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充电线1、线束2、由面板3和第一接线柱5组成的接触单元、绕线轴4、、第二接线柱6、环形滑道7、弹簧和出线孔8;充电线1的7根线束2分别与面板3的第一侧(左侧)相连接,线束2分支在第二侧(右侧)汇合,经出线孔8缠绕于绕线轴4。面板3的第一侧设有7个环形滑道7,环形滑道7的内侧设有铜板,第一接线柱5与环形滑道7接触,面板3的第二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接线柱6,每个第二接线柱6连接有线束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8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电瓶加热器
- 下一篇:和谐号机车库内牵车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