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及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5227.3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5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张克姝;张玉萍;石启龙;丁颍;王冰松;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2 | 分类号: | B61D17/12;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送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同时涉及一种安装该送风结构的轨道车辆,属于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中,每节客室一般配备有一至两台空调机组,每台空调机组采用单元式结构,空调机组整机布置在车体底部或车顶。空调机组通过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与车内的送风口和回风口连接,经过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经送风口送入客室内,调节客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客室内的空气经回风口进入空调机组,与新风混合后再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完成制冷循环。
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普遍在中顶板上方安装与空调机组送风口连接的送风风道,送风风道通过安装梁等结构固定在车顶钢结构上,如专利号为201220605948的中国专利“轨道车辆顶部模块化结构”或专利号为200910222360.5的中国专利“一种铁路客车的车顶内部顶板连接结构”中所公开的。
但某些轨道车辆受车辆限界的限制,在保证客室内部高度空间的前提下,客室中顶板以上无足够空间布置空调送风风道。而现有技术中的送风风道不但增加了车辆的整体高度,无法满足车辆高度的限界要求,而且占用了较大的车顶空间。同时,也使得车辆的中顶结构复杂,增加了成本,也间接地增加了车身重量,无法满足车身轻量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合理利用车顶上方自然空间,进而降低车身高度,满足车辆限界要求的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及轨道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包括中顶板,将所述中顶板上方的空间围成相对封闭的空间作为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与空调机组的送风口连通,在所述封闭的空间的侧部和/或所述中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向客室内送风的车内送风口。
进一步,在所述中顶板的两侧固定安装灯带,所述灯带上方固定安装吊梁,所述中顶板、灯带及吊梁整体呈U形结构吊挂在车顶钢结构上,由所述中顶板、灯带、吊梁与车顶钢结构围成的空间作为所述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
进一步,在所述吊梁的外侧固定有侧送风板,在所述侧送风板上开设用于向客室送风的车内送风口。
进一步,所述灯带的灯罩为呈锐角的弧形过渡形状,所述中顶板、两侧灯带的灯罩及侧送风板形成锐角弧过渡的整体呈U形的连续弧面。
进一步,在所述中顶板的两侧各固定一通长的中顶纵梁,所述灯带、吊梁、中顶板通过中顶纵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顶纵梁为通长的一体型材结构,具有底边、侧边及顶边,其底边与所述中顶板粘贴固定,其顶边与所述吊梁之间粘贴固定或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中顶纵梁的侧边上具有向灯带方向开口的C形滑槽,所述C形滑槽通过螺栓与所述灯带的灯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
进一步,在中顶送风结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侧顶板,侧顶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在车顶钢结构和侧墙板上,侧顶板与中顶送风结构之间留有用于向客室内送风的送风空间。
进一步,每侧的所述侧顶板采用分体结构,由上下两块组成,上侧顶板的顶边固定在车顶钢结构上,上侧顶板的底边和下侧顶板的顶边均固定在侧顶安装梁上,下侧顶板的底边固定在侧墙板上,所述侧顶安装梁固定在车顶钢结构上。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及轨道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中顶板上方自然形成的空间,解决了客室顶部无法布置送风风道问题,同时可省去单独的风道结构,利用中顶板与车体之间的空腔进行送风,减轻了重量并节省了成本,而且可以降低顶板与车体之间的高度,进而降低整车的高度,满足车辆限界的要求。
(2)利用车辆客室中顶板以上空间,作为空调通风系统的送风风道,将空调 机组的送风沿车体纵向长度方向输送到客室内,无送风死角,解决了客室内纵向送风不均的问题。
(3)在中顶板的侧向向客室内送风,气流组织合理,可避免送风直吹人体造成的不适感,改善夏季小断面车辆的空调效果差问题,提高车内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将中顶板、灯带及风道内腔集成在一起形成模块化结构,模块化程度高,可实现车下组装,再一体化安装在车上,提升了施工工艺性,大幅度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5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轨道列车的转向架及其构架
- 下一篇:平车用管道运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