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4229.0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7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田洪伟;胡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0 | 分类号: | E05F15/60;E05F15/70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汽车 驾驶室 门窗 开启 控制电路 | ||
发明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的开启也采用了电动机驱动的控制方法,即在驾驶室主驾位置设置有主驾驶位置门窗(以下简称主驾窗)的开启控制按钮和副驾驶位置门窗(以下简称副驾窗)的开启控制按钮,在副驾位置则设置了副驾窗的开启控制按钮。驾驶员可以通过控制按钮开启或关闭主驾窗和副驾窗,乘客可通过控制按钮开启或关闭副驾窗。这样大大方便了驾驶员和乘客对驾驶室门窗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增加了操作或乘车的舒适性。然而,现有技术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关控制方法采用直接控制门窗开启电机电源的方式进行控制,控制按钮即为机械触点开关,当开启或关闭门窗时,电流通过触点接通,从而驱动门窗电机升降动作。这种方式要求控制按钮触点承受较大的电流,触点容易烧蚀或粘连,导致驱动电机或者不能通电,或者不能断电,或时通时断。显然,现有技术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关控制方法存在着结构可靠性不高,触点容易烧蚀或粘连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关控制方法存在的结构可靠性不高,触点容易烧蚀或粘连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包括三个控制按钮和二个驱动电机继电器;其中,二个控制按钮设置在主驾侧,主控按钮控制主驾窗的开启,副控按钮Ⅱ控制副驾窗的开启;副控按钮Ⅰ设置在副驾侧,控制副驾窗的开启;二个驱动电机继电器分别设置在主驾窗驱动电机前端和副驾窗驱动电机前端并分别控制上述二个驱动电机电源的接通或关闭;主控按钮和副控按钮Ⅰ通过整车总线CAN连接整车遥控模块;副控按钮Ⅱ和副控按钮Ⅰ通过总线LIN连接。
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充分利用了重型汽车自带的控制线路和模块,将大电流控制改为弱电流控制,结构可靠性大幅提高,不会出现触点容易烧蚀或粘连等问题,并且,实现了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包括三个控制按钮和二个驱动电机继电器;其中,二个控制按钮设置在主驾侧,主控按钮控制主驾窗的开启,副控按钮Ⅱ控制副驾窗的开启;副控按钮Ⅰ设置在副驾侧,控制副驾窗的开启;二个驱动电机继电器分别设置在主驾窗驱动电机前端和副驾窗驱动电机前端并分别控制上述二个驱动电机电源的接通或关闭;主控按钮和副控按钮Ⅰ通过整车总线CAN连接整车遥控模块;副控按钮Ⅱ和副控按钮Ⅰ通过总线LIN连接。显然,在继电器前端的电流都属于弱电流,不会产生触点烧蚀或粘连。将驱动电机开启或关闭可能产生的大电流改由继电器承载。另外,主驾侧的副控按钮Ⅱ也不直接控制副驾窗的开启,而是采用副控按钮Ⅱ和副控按钮Ⅰ通过总线LIN连接,通过副控按钮Ⅰ的线路对副驾窗的开启进行控制。再有,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利用整车总线CAN和整车遥控模块,采用整车总线CAN实现主控按钮和副控按钮Ⅰ与遥控模块的信息传递,通过整车遥控模块发送远程命令遥控门窗动作,可远程遥控控制门窗的开启与关闭,
虽然,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主控按钮和副控按钮Ⅰ与整车遥控模块的信息传递可能涉及到计算机软件,但这些计算机软件均为本技术领域的惯用技术手段,并非是对计算机软件的改进,也不是本专利申请所要保护的内容
显然,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驾驶室门窗开启控制电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充分利用了重型汽车自带的控制线路和模块,将大电流控制改为弱电流控制,结构可靠性大幅提高,不会出现触点容易烧蚀或粘连等问题,并且,实现了远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4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潮隔热保险箱
- 下一篇:一种速通门用安全防恐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