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管固定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9947.X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0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刘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4 | 分类号: | B60T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制动管固定件。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系统用于强制制动汽车,其包括大量运送油或气的制动管,这些制动管需要根据需求固定约束在其它零部件(如车架、翻转机构等)的表面,以抵抗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振动、磕碰、摩擦等干扰。
常见的制动管固定件包括塑料管夹、卡箍等,但这些固定件的约束方式均为固定件与制动管连接后直接固定在其它零部件上,其它零部件的振动和制动管固定件自身的振动相叠加,甚至可能产生共振,不但影响到制动系统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制动管固定件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抗振能力的制动管固定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管固定件包括设置有安装孔的固定件本体,还包括用于与制动管相连接的固定部和缓振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缓振部分别与所述固定件本体固连;
所述缓振部包括第一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与所述固定件本体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80度,所述第二翻折板与所述第一翻折板之间的夹角为60度至160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翻折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翻折板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翻折板与所述固定件本体之间的夹角为120度-150度,所述第二翻折板与所述第一翻折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130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本体为一平板,所述第一翻折板与所述固定件本体的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二翻折板与所述第一翻折板远离所述固定件本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翻折板的自由端与车身钣金相抵。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片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固定部弯曲成型的成型点。
更优选地,所述成型点为通孔,所述成型点的边缘上设置有助力豁口。
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成型点至少包括四个,且所述成型点环绕所述腰形孔设置。
优选地,所述制动管固定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管固定件通过固定部与制动管相连接,缓振部的第一翻折板与固定件本体构成的弯曲结构,以及第二翻折板与第一翻折板构成的弯曲结构有利于将自车身传递过来振动和固定件本体的自身的振动分散和释放,从而避免了振动叠加,提高了制动管固定件的抗振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动管固定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固定件本体-1,安装孔-11,固定部-2,成型点-21,腰形孔-22,缓振部-3,第一翻折板-31,第二翻折板-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管固定件,包括设置有安装孔11的固定件本体1,还包括用于与制动管相连接的固定部2和缓振部3,所述固定部2和所述缓振部3分别与所述固定件本体1固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道,上述固定部2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方式例如管夹或卡箍等结构实现,上述固连可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所述缓振部3包括第一翻折板31和第二翻折板32,所述第一翻折板31与所述固定件本体1之间的夹角α为90度至180度,所述第二翻折板32与所述第一翻折板31之间的夹角β为60度至160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管固定件通过固定部2与制动管相连接,缓振部的第一翻折板31与固定件本体1构成的弯曲结构,以及第二翻折板32与第一翻折板31构成的弯曲结构有利于将自车身传递过来振动和固定件本体1的自身的振动分散和释放,从而避免了振动叠加,提高了制动管固定件的抗振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制动管固定件的抗振能力,所述第二翻折板3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翻折板31的长度。
由于第一翻折板31与固定件本体1之间的夹角α和第二翻折板32与第一翻折板31之间的夹角β决定了弯曲结构的弯曲程度,影响到自车身和固定件本体1传递过来的振动的释放,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制动管固定件的抗振能力,所述第一翻折板31与所述固定件本体1之间的夹角α为120度-150度,所述第二翻折板32与所述第一翻折板31之间的夹角β为90度-13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99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