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5655.2 | 申请日: | 2014-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7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云;王志康;汪信国;孙志栋;杨虎清;管红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联华食品有限公司;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L1/01 | 分类号: | A23L1/01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史冠静 |
地址: | 31518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炒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炒锅。
背景技术
目前,电炒锅是炒制企业必不可少的食品加工设备之一,现有的电炒锅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和种类,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蒸汽电炒锅,其锅体包括有对炒锅进行加热的蒸汽夹层,工作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锅体内的搅拌翅进行转动以实现对食物的翻炒。如专利号为ZL 201020580831.8(授权公告号为CN 20186070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蒸汽自翻转炸炒锅》,其包括底座、锅体座、锅体、电气系统、控制面板,锅体座固定在底座上部,锅体的外侧及底部固定有通过蒸汽的盘管式蒸汽夹套,夹套外固定有保温层,保温层外固定有不锈钢镜面装饰板,在电气系统中的变频器通过导线与搅拌电机相连。
现有电炒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蒸汽的气压和蒸汽温度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蒸汽气压过大或者过小以及者蒸汽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电炒锅的翻炒效果,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电炒锅的搅拌翅的结构较为简单,对食物的翻炒不够均匀,炒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食物抱团现象,进而影响翻炒效果。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电炒锅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使用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的电炒锅。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翻炒更为均匀的电炒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炒锅,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锅体,所述的锅体具有蒸汽夹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的支架上;
转轴,轴向设于所述的锅体内且一端伸出于所述的锅体,并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的支架上;
锅体翻转机构,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带动锅体翻转;
搅拌组件,安装在所述的转轴上并随转轴同步转动;
进汽管路,进汽端与蒸汽源相连通,出汽端连接在锅体上并与所述的蒸汽夹层相连通;
进汽阀,安装在所述的进汽管路上;
泄压管路,安装在锅体上并与所述的蒸汽夹层相连通;
泄压阀,安装在所述的泄压管路上;
控制箱,安装在所述的支架上;
蒸汽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的蒸汽夹层内并探测蒸汽夹层内的蒸汽压力,并输出信号给所述的控制箱;以及
蒸汽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的蒸汽夹层内并探测蒸汽夹层内的蒸汽温度,并输出信号给所述的控制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电炒锅的搅拌组件包括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安装在转轴上的搅拌轴和安装在每个搅拌轴端部的搅拌翅,所述搅拌翅朝向锅体内壁一侧的边沿轮廓与锅体对应位置的内壁轮廓相匹配,在所述的至少一个搅拌轴的中部安装有搅拌板,且所述的搅拌板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线呈倾斜设置。所述的搅拌板可以是平板也可以弯曲的板,设置上述结构的搅拌板后,可以更有效避免搅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物抱团现象,从而使翻炒更为均匀。
为了对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进行智能控制,在所述的控制箱上安装有控制面板,在所述的控制面板上安装有蒸汽压力控制开关和蒸汽温度控制开关,所述蒸汽压力控制开关根据所述蒸汽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蒸汽夹层内的蒸汽压力进行调节,所述蒸汽温度控制开关根据所述蒸汽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对蒸汽夹层内的蒸汽温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优选,在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还安装有电源开关、第一电机转速调节开关、第二电机正反转控制开关以及第二电机启动开关和第二电机停转开关。
为了提高加热和保温效果,所述的蒸汽夹层为整体夹层,所述蒸汽夹层中位于锅体中部以下部分的蒸汽夹层构成加热层,所述蒸汽夹层中位于锅体中部以上部分的蒸汽夹层构成保温层。
转轴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优选地,该电炒锅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电机和转轴相配合的减速箱,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上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安装有第一同步带,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三带轮,所述的转轴上固定有第四带轮,在所述的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之间安装有第二同步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联华食品有限公司;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宁波联华食品有限公司;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5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豆粕类食品的连续式蒸煮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卧式自动化茶叶杀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