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刚度牵引橡胶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0629.3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0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刚;张春良;柳禄泱;孙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8 | 分类号: | B61F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牵引 橡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车辆减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牵引橡胶堆是常用的一种橡胶金属复合的减振元件,用于转向架中心浮动牵引装置,广泛应用于机车车辆的二系牵引系统,是二系牵引的主要部件,主要功能为传递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牵引以及制动载荷,缓冲纵向冲击。牵引橡胶堆应具备以下性能:具备足够的强度,保证牵引及制动载荷的有效传递;合理的弹性参数,以改善车辆运行的舒适性。牵引橡胶堆应用结构最为普遍的是金属件与橡胶复合叠层结构,叠层橡胶堆结构的性能能基本满足某类工况的使用,缺点是,由于橡胶堆只能通过增加橡胶层数和橡胶截面大小调整刚度,无法实现变刚度要求。
随着机车车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铁动车组、城轨、地铁和低地板车技术的发展,牵引橡胶堆需要更好地满足车辆的动力学要求,此时就需要一种新型的结构的产品和方法,能实现小变形时起柔性减振作用,预压变形增大时刚度急剧增加,同时成对产品安装时具有耐磨特性。
现有应用的牵引橡胶堆普遍采用叠层结构,见图1常用结构所示,现有方案结构主要为橡胶金属相结合的弹性减振件。由底板和顶板,以及中间根据刚度需求设计多层隔板,与橡胶通过胶黏剂以及高温硫化在一起,形成的复合金属橡胶锥,包括底板10、橡胶11、隔板12(四层)、顶板13。
现有应用的牵引橡胶堆的结构因普遍为金属与橡胶叠层复合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1、橡胶堆的橡胶截面大小是一定的,通过调整橡胶截面能够调整刚度,但无法实现变刚度要求。
2、通过调整橡胶堆的层数能够调整刚度,但也无法实现变刚度要求。
3、由于前期刚度小,后期刚度急剧增加,在中间部位开设盲孔,虽然能实现变刚度,但变刚度梯度不明显。
以下检索到的部分相关现有专利技术:
1、整体式牵引橡胶堆,申请号为201020662918.X 。
2、空气弹簧橡胶堆的制作工艺,申请号为201010581593.7。
3、铁路货车转向架橡胶堆,申请号为200720082403.0。
4、轨道工程车转向架二系悬挂装置,申请号为201020634090.7。
5、橡胶缓冲器,申请号为200620035174.2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牵引橡胶堆的不足,提供一种前期刚度小、后期刚度急剧增加的变刚度牵引橡胶堆。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刚度牵引橡胶堆,包括底板、弹性橡胶体、隔板和顶板,还包括外套、内套,所述弹性橡胶体包括上部弹性橡胶体和底部弹性橡胶体,所述隔板通过底部弹性橡胶体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外套通过底部弹性橡胶体连接在隔板上;所述外套中部为空,内套位于外套内且内套顶部伸出外套上端面,内套通过上部弹性橡胶体与外套连接在一起;所述顶板连接在内套顶部,顶板与外套上端面之间留有间距。
所述隔板设有二层以上,上下相邻的二块隔板通过底部弹性橡胶体硫化粘结在一起。
所述变刚度牵引橡胶堆还包括耐磨板,所述耐磨板通过紧固螺钉或螺栓连接顶板。
所述外套、上部弹性橡胶体和底部弹性橡胶体均为圆筒形,所述内套为圆柱形,所述隔板中部开有圆形孔。
所述底板、底部弹性橡胶体、隔板、外套、上部弹性橡胶体和内套通过胶黏剂以及高温硫化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
顶板与外套上端面之间留有间距,形成空隙段,所述空隙段能被压缩变小。
所述底板、隔板、顶板、外套、内套分别是金属底板、金属隔板、金属顶板、金属外套、金属内套。
所述金属顶板通过过盈配合与金属内套顶部连接在一起。
所述变刚度牵引橡胶堆的制作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预定设计规格和要求,分别制作出金属底板、金属隔板、金属内套、金属外套、金属顶板、耐磨板,准备好底部弹性橡胶体和上部弹性橡胶体;
B、将金属底板、底部弹性橡胶体、金属隔板通过胶黏剂以及高温硫化粘结在一起;
C、将金属外套、底部弹性橡胶体、金属隔板通过胶黏剂以及高温硫化粘结在一起;
D、将金属内套安放在金属外套内,使内套顶部伸出外套上端面预定高度,将金属外套与金属内套通过上部弹性橡胶体硫化粘结在一起;
E、 将金属顶板通过过盈配合与金属内套顶部连接在一起,使顶板与外套上端面之间保留间距,并根据变刚度所需拐点要求,调整好金属顶板与金属外套上端之间的间距,使间距达到预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0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卵泡检查仪
- 下一篇:带专用操作界面的掌中宝盲操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