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及其发动机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5613.2 | 申请日: | 2014-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9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遥;韩二红;李运涛;孟祥辉;潘晓涛;王静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胡冬冬;李翔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及其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汽车车型的不断增加,车型开发周期逐渐缩短。在前期开发车型时,如果未能充分考虑到发动机罩在关闭过程中与周围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会导致车辆发动机罩在关闭时与周围零件相互配合时发生干涉、磕碰等问题,甚至使周围零件发生磨损、故障、降低寿命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发动机罩,该发动机罩能够与周围部件之间保持一定间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发动机罩,其中,该发动机罩的下表面上与汽车的周围部件相邻接处设置有缓冲件和/或耐磨件。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罩的前角与该汽车的前组合灯的前弯角相配合,所述发动机罩的前角处设置有第一缓冲件,该第一缓冲件在高度方向上支撑所述发动机罩。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发动机罩的前角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0mm。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汽车的前组合灯的上侧边的配合处设置有耐磨件。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罩的后角与所述汽车的前组合灯的后弯角相配合,所述发动机罩的后角处设置有第二缓冲件,该第二缓冲件在高度方向上支撑所述发动机罩。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罩还包括与所述后角相连的后直边,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直边上设置有第三缓冲件,该第三缓冲件在高度方向上支撑所述发动机罩。
优选地,所述第三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之间的距离为300mm±50mm。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罩的锁的两侧设置有第四缓冲件,该第四缓冲件在高度方向上支撑所述发动机罩。
优选地,所述第四缓冲件与所述发动机罩的锁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罩。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在与前组合灯或与通风格栅相连接的位置上设置有缓冲件和/或耐磨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发动机罩与周围零件之间发生接触和摩擦,从而避免发动机罩和周围零件之间发生磨损和故障,防止发动机罩和周围部件的寿命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闭合状态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缓冲件;2第二缓冲件;3第三缓冲件;4第四缓冲件;5耐磨件;10发动机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应当根据发动机罩的实际使用状态以及附图所示的方向适应性理解。附图所示的发动机罩为仰视图,即在发动机罩闭合的情况下从下方仰视的视图,其中,附图中的上方为发动机罩的前方,附图中的下方为发动机罩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发动机罩,其中,该发动机罩10的下表面上与汽车的周围部件相邻接处设置有缓冲件和/或耐磨件。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在与前组合灯或与通风格栅相连接的位置上设置有缓冲件和/或耐磨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发动机罩与周围零件之间发生接触和摩擦,从而避免发动机罩和周围零件之间发生磨损和故障,防止发动机罩和周围部件的寿命降低。
下面给出发动机罩10上缓冲件和/或耐磨件的优选地设置结构。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罩10的前角与该汽车的前组合灯的前弯角相配合,所述发动机罩10的前角处设置有第一缓冲件1,该第一缓冲件1在高度方向上支撑所述发动机罩10。
发动机罩10的前角为图1中上方的弯角,该前角与汽车的前组合灯的前弯角相配合,并且前组合灯在前弯角处于通风格栅相配合,因此发动机罩还在该前角处于通风格栅相邻,因此该第一缓冲件1能够在发动机罩10闭合时向上支撑发动机罩10,从而使得发动机罩10与前组合灯以及通风格栅之间相间隔,并且优选地能够保持一定的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56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片式汽车轮罩总成
- 下一篇:减振器安装点加强结构、车身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