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架悬挂系统参数测试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6522.8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9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梁树林;张鹏;谭富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10 | 分类号: | G01M17/1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6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架 悬挂 系统 参数 测试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架悬挂参数测试试验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包括转向架悬挂系统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测试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行业的不断进步和轨道车辆的不断提速,轨道车辆的运行性能对参数特性的依赖愈来愈强。大量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了转向架悬挂参数的取值与车辆行驶安全性和乘客舒适性具有直接的关系,各系悬挂刚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到列车的运行性能,转向架悬挂刚度参数是评价轨道列车运行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在,我国也已逐渐重视对轨道车辆特性参数的试验研究,一些国内的轨道车辆生产厂也已建立了自己的参数测试台,以进行转向架各项参数的测定和研究。但目前的参数测试台自动化程度低,施加载荷是通过砝码器或者千斤顶来实现,试验操作极不方便,试验效率很低,测试精度差,而且无法模拟转向架载荷的实际工况,更无法实现转向架悬挂系统动态参数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轨道列车转向架悬挂参数测试试验装置,可以模拟转向架装配条件,完成对转向架悬挂系统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测试试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架悬挂系统参数测试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框架、运动平台和作动器,龙门框架的横梁下面连接有两个上三维测力平台,上三维测力平台上安装转接板,转接板上留有定位孔,通过定位孔和转接板与转向架上部摇枕相连接,下部运动平台上面安装四个下三维测力平台,每个下三维测力平台内都设一卡具,卡具由两个开口对应的凹形槽体构成,卡具与被试转向架的轮对连接,运动平台下面连接有三个垂向作动器,正面连接一个横向作动器,侧面连接一个纵向作动器。
本实用新型利用运动平台模拟车体对转向架加载,更方便、快捷,提高了试验效率,测试结构简单,模拟转向架实际工况,不仅可以完成转向架悬挂系统静态刚度测试,还可以对转向架悬挂系统动态刚度参数进行测试,在测试转向架悬挂所受的载荷力时,使用三维测力平台直接测量转向架各方向受力情况,试验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测试试验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测试试验台执行机构侧视图;
图3转向架下部轮对卡具安装图;
图4转向架上部固定装置安装图;
图5是一系垂向刚度曲线图;
图6是一系横向刚度曲线图;
图7是一系纵向刚度曲线图;
图8是二系垂向刚度曲线图;
图9是二系横向刚度曲线图;
图10是二系纵向刚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4说明转向架悬挂参数测试试验装置。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包括龙门框架、运动平台c和作动器,龙门框架的横梁a下面连接有两个上三维测力平台6,上三维测力平台上安装转接板11,转接板上留有定位孔10,通过定位孔和转接板与转向架b上部摇枕相连接,下部运动平台上面安装四个下三维测力平台9,每个下三维测力平台内都设一卡具8,卡具由两个开口对应的凹形槽体构成,卡具与被试转向架的轮对7连接,运动平台下面连接有三个垂向作动器1、2、3,正面连接一个横向作动器5,侧面连接一个纵向作动器4。
工作过程
(1)静态垂向刚度测试
A.将转向架b安装在测试试验平台上,将轮对7安装在轮对卡具8上,轮对卡具安装在下三维测力平台9上,下三维测力平台固定在运动平台c上;
B.通过调整运动平台高度,连接转向架枕梁与龙门框架横梁a下面的上三维测力平台,固定转向架上部;
C.通过升降运动平台,使下三维测力平台采集力值大小与试验大纲给定试验力值相同,进而确定运动平台初始高度位置;
D.转向架安装完成后,对空气弹簧充气,测量构架中部下表面与轮对和地面相切点间距离,依据试验大纲,调整高度模拟车辆装备状态;
E.控制系统调用控制程序谱输出命令,参见图1,作动器1、2、3以0.5mm/s速度关于初始垂向运动零点做不同振幅的垂向往复运动,振幅选择为5mm,作动器4和作动器5配合作动器1、2、3协调运动,运动平台通过下三维测力平台将静态载荷加载至四个一系悬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65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