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进气道、气缸盖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9996.5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2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刘卓;朱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8 | 分类号: | F02M35/108;F02F1/4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进气道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道、气缸盖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自然吸气发动机希望获得更高的流量系数,提高充气效率,以获得更佳的动力性指标。而增压发动机希望获得更高的滚流比,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减小爆燃倾向,提高燃烧稳定性。但滚流比的提升会制约流量系数的提高,因此如何获得高滚流比的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流量系数,以满足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要求,这是增压发动机的进气道设计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进气道,其形成于气缸盖中,包括主进气道1a及在所述主进气道1a尾端分岔形成的两个分进气道2a,所述主进气道1a的前端形成有连接至进气歧管的进气道入口11a,所述两个分进气道2a的尾端分别形成有连接至不同的两个气门座圈孔的进气道出口21a,所述主进气道1a的长度为发动机进气道总长度的1/3-1/2,所述进气道的中心线与气缸盖的底平面的夹角通常为25°,且从所述分进气道2a的中心剖面来看,所述进气道出口21a处的上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通常为50°,所述进气道出口21a处的下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通常为45°。这样,由于进气道在其总长度的1/3-1/2处分岔分别进入燃烧室,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滚流比。在发动机进气结构中,气门座圈孔中形成有气门座,气门座圈为以较大过盈量镶嵌在气门座上的圆环,气门座圈压装面即为气门座上与气门座圈的一侧端面接触的环形表面。
但是,在图1及图2所示的进气道中,主进气道1a长度较小,流量系数的提升有限;并且,其并未考虑进气道的中心线与气缸盖的底平面的夹角、进气道出口21a处的上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及进气道出口21a处的下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的设计对流量系数及滚流比的影响,因而依此得到的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及滚流比较低,难以兼顾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发动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及滚流比较低难以兼顾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道,包括主进气道及在所述主进气道尾端分岔形成的两个分进气道,所述主进气道的前端形成有连接至进气歧管的进气道入口,所述两个分进气道的尾端分别形成有连接至不同的两个气门座圈孔的进气道出口,所述主进气道的长度为发动机进气道总长度的2/3-5/6,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的中心线与气缸盖的底平面的夹角为30°-60°,从所述分进气道的中心剖面来看,所述进气道出口处的上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为40°-80°,所述进气道出口处的下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为25°-70°。
进一步地,所述主进气道的长度为发动机进气道总长度的2/3-4/5。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出口处的上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为60°-80°。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出口处的下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为50°-70°。
进一步地,所述主进气道与所述分进气道相接处形成有气门导管孔避让坑,所述气门导管孔避让坑的尾端与气门导管孔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门导管孔避让坑的宽度沿进气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进气道,所述主进气道的长度为发动机进气道总长度的2/3-5/6,即进气道在距离进气道入口2/3-5/6处一分为二,气体通过两个分进气道分别进入燃烧室,最大化地增加了流量系数。另外,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的中心线与气缸盖的底平面的夹角为30°-60°,且从所述分进气道的中心剖面来看,所述进气道出口处的上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为40°-80°,所述进气道出口处的下端切线与气门座圈压装面的夹角为25°-70°。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经过长期、大量的反复实验及测试,发现包含上述参数的组合的进气道,相对于图1所示的常规进气道,流量系数可提高10%-25%,滚流比可提高30%-50%。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道在获得高滚流比的同时,也达到了较高的流量系数,具有燃烧效率高、发动机性能好及油耗低等优点,能够兼顾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要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进气道。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进气道。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盖的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99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产后催乳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消痤粉倒膜治疗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