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8010.8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0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通;杨洪生;张旭辉;刘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润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力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3 | 代理人: | 龚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移动 电子设备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设备电力供应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在用户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不断提高。为了保证长时间的使用,随时能够充电成为了用户使用此类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行车过程中,这样的需求尤为明显。目前汽车上常用的充电设备通常是在电子设备原本使用的充电线前端加上点烟器电源适配接头,借由点烟器引出的电源为电子设备充电。该方式在充电时需要将充电线末端的接头插入电子设备接口才能进行充电,在行车过程中操作不便。
现有技术中揭露的车载无线充电技术能解决此类问题,无线充电技术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用相应的线圈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一项技术。无线充电器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连接整车电源并用于能量的发射,接收部分安装在手机等待充电设备内,当接收部分的线圈与发射部分的线圈在相对位置上重合时,接收部分即可接收发射部分发出的能量并为充电设备充电。但该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现有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无法将手机等电子设备稳定地固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电子设备容易发生晃动、松脱甚至掉落情形的出现,使得充电失败。如果在行车过程中需要由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话,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电力供应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及充电接口,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收容部、限位部、固定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形成第二收容部,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收容部为完全密闭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侧面连接件,底部设有一第一底部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主体、若干第二侧面连接件及一第二底部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侧面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件配合,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配合,将所述限位部固定至所述第一收容部前侧,形成所述第二收容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中央开设有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后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为挂钩。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车辆上对移动电子设备就行充电的同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因车辆颠簸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形,并且操作简便,易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收容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限位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使用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第一收容部11、限位部12、固定部13、充电接口14以及无线充电发射器15。
该第一收容部11为完全密闭结构,其内设有特定大小的空间,用于收纳无线充电发射器15,起到固定并保护无线充电发射器15的作用。该第一收容部11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侧面连接件111,底部设有一第一底部连接件112。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润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润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8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超分辨率放大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电动保洁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