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7329.0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0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于海;侯俊斌;马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喆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0K1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44102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引擎盖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轿车的发动机基本上前置的,在轿车的车体前端设有发动机舱,发动机舱内安装有发动机,发动机舱的上端是引擎盖,用于保护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由于发动机在发动的时候会散发出很多热量,而汽车发动机主要靠散热器和水箱散热。现有技术中主要依靠设置在车体前端的进气格栅来进行散热,而引擎盖主要起到保护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的作用,其阻碍了发动机舱的散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当汽车长时间行驶时,发动机舱内温度会升高,高温易加速发动机舱内的管线和元器件老化。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可以散热的引擎盖散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速度快、效率高的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包括引擎盖,还包括设于所述引擎盖内侧的多个散热翅片,设于所述引擎盖一侧的引风部,及设于所述引擎盖另一侧的导风部,所述引风部包括引风框架及设于引风框架前端的引风口,所述引风框架安装于引擎盖的一侧,所述导风部包括导风框架及设于导风框架后端的出风口,所述导风框架安装于引擎盖的另一侧,并且所述引风框架和所述导风框架均与引擎盖内的散热翅片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引风框架包括第一引风板、第二引风板和第三引风板,所述第一引风板、第二引风板和第三引风板连接为“凹”字形引风框架,并且该“凹”字形引风框架的出口端与引擎盖内的多个散热翅片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导风框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及第三导风板连接为“凹”字形导风框架,并且该“凹”字形导风框架的出口端与引擎盖内的多个散热翅片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多个散热翅片平行设置于引擎盖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之间的引擎盖上还设有散热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引风部引入外部冷空气,并对引擎盖内的散热翅片所集的热空气进行对流,对流后的热空气通过导风部散出,具有散热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图3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擎盖,2、散热翅片,3、引风部,4、导风部,5、散热凹槽,31、引风框架,32、引风口,41、导风框架,42、框架口,311、第一引风板,312、第二引风板,313、第三引风板,411、第一导风板,412、第二导风板,413、第三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引擎盖散热装置,包括引擎盖1,还包括设于所述引擎盖1内侧的多个散热翅片2,设于所述引擎盖1一侧的引风部3,及设于所述的引擎盖1另一侧的导风部4,所述的引风部3包括引风框架31及设于引风框架31前端的引风口32,所述的引风框架31安装于引擎盖1的一侧,所述的导风部4包括导风框架41及设于导风框架41后端的出风口42,所述的导风框架41安装于引擎盖1的另一侧,并且所述的引风框架31和所述导风框架41均与引擎盖1内的散热翅片2相互连通。
具体在轿车使用时,发动机舱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一方面通过车体前端的进气格栅来进行散热,另一方面由于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引风部3前端的引风口32自然吸入冷空气,通过引风框架31进入引擎盖1的内侧,并对引擎盖1内的散热翅片2所集的热空气进行对流,对流后的热空气进入导风部4的导风框架41,再通过出风口42散出,该散热装置具有散热速度快、效率高的优点。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引风框架31包括第一引风板311、第二引风板312和第三引风板313,所述的第一引风板311、第二引风板312和第三引风板313连接(具体为焊接的方式)为“凹”字形引风框架,并且该“凹”字形引风框架的出口端与引擎盖1内的多个散热翅片2相互连通,这样冷空气通过引风口32和引风框架31进入引擎盖1的内侧,并对引擎盖1内的散热翅片2所集的热空气进行对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喆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喆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7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程钢筋马镫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