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换挡板组件及汽车换挡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0621.5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8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谭火南;吴保玉;刘志刚;陈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B60R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挡板 组件 换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换挡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换挡板组件及汽车换挡器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换挡板组件,对于面板装饰环,常见的装配方式是在换挡面板的边沿开四个矩形孔,并装配四个金属弹簧卡子,在面板装饰环的对应位置设置四个卡子,然后将四个卡子分别插入对应的金属弹簧卡子,实现面板装饰环与换挡面板的装配。装配以后,面板装饰环的外沿部分下表面则完全搭接在副仪表板上表面上。
上述装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如果面板装饰环下表面与副仪表板上表面不直接接触,那么换挡器在换挡过程中的冲击直接传递到面板装饰环,易导致面板装饰环与副仪表板之间的晃动量过大,这是无法接受的品质问题,也就是说实际产品中面板装饰环下表面与副仪表板上表面直接接触。
但是,如果面板装饰环下表面与副仪表板上表面直接接触,换挡时换挡机构的冲击振动需要被换挡面板与面板装饰环的卡接结构吸收,进而导致金属弹簧卡子上的金属弹簧片产生振动,该振动会导致金属弹簧片与塑料的矩形孔之间反复刮擦,进而产生换挡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换挡板组件在换挡过程中容易产生换挡异响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换挡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汽车换挡板组件,包括副仪表板、设置在换挡器本体上的换挡面板及围绕所述换挡面板的边缘设置的面板装饰环,所述面板装饰环遮盖所述副仪表板与所述换挡面板之间的装配间隙,所述换挡面板包括容纳换挡杆的面板主体及沿所述面板主体的下侧至少一边缘向外延伸的装配台,所述装配台上设置有至少一卡口,所述面板装饰环包括设置在副仪表板上方的环状本体及沿所述环状本体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至少一齿形条,所述齿形条的下端一侧形成有齿条,所述卡口具有朝向内侧的凸齿,所述齿形条的下端插入所述卡口中,且所述凸齿卡入所述齿条。
进一步地,所述卡口靠里的一侧设置有悬臂式弹性挡片,所述凸齿朝向所述悬臂式弹性挡片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卡口靠里的一侧设置有悬臂式弹性挡片,所述凸齿形成在所述悬臂式弹性挡片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卡口靠外的一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悬臂式弹性挡片,所述凸齿形成在所述悬臂式弹性挡片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卡口与所述换挡面板由带自润滑功能的工程塑料一体注塑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齿形条由带自润滑功能的工程塑料注塑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齿形条的下端与所述齿条相反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条肋条。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上的齿为三角齿,所述凸齿为与所述齿条上的齿匹配的三角齿。
进一步地,所述齿条上的三角齿的切入角大于切出角和/或所述凸齿的上斜角大于下斜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换挡板组件,取消了金属弹簧卡子,借助于面板装饰环上的齿形条与卡口上的凸齿的直接卡接,实现面板装饰环与换挡面板的装配,由于卡口与换挡面板可以一体注塑形成,而齿形条和卡口可以是由带自润滑功能的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因而当齿形条插入或拔出卡口时,不会因干摩擦而产生异响,避免了由于金属弹簧片振动导致的换挡异响。另外,卡口下方空间没有封闭,大大增加了齿形条的插入范围,使得面板装饰环的高度调节范围增大,提高了该汽车换挡板组件的通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换挡器总成,其包括上述的汽车换挡板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换挡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换挡板组件的装配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图2沿A-A方向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换挡板组件的装配图;
图6是图5的分解图;
图7是图5沿B-B方向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换挡板组件的装配图;
图9是图8的分解图;
图10是图8沿C-C方向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换挡板组件其凸齿与齿条的卡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换挡板组件其凸齿与齿条卡接时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0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车机车多功能仪表模块
- 下一篇:一种抗扭拉杆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