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52751.6 | 申请日: | 2014-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1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朱书成;许少普;杨阳;康文举;唐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60 | 分类号: | C22C38/60;C22C38/44;C22C38/22;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45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容器 astma387cl11gr2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厚钢板,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满足设备用的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ASTMA387CL11Gr2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站、锅炉等行业,用于制作反应器、换热器、油气罐、液化汽罐、核能反应堆压力壳等设备及构件。
常规ASTMA387CL11Gr2一般不要求临氢性能,且对P、Sn、As、Sn等元素要求较低。随着设备大型化发展,对钢板单重和厚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厚钢板的热处理的工艺难度较大,已商品化的ASTMA387CL11Gr2钢板存在规格范围窄,最新国标规定厚度的极限为100mm,当前国内的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厚度超过100mm很难保证钢板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厚板市场需求,主要依赖进口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厚度的临氢设备ASTMA387CL11Gr2钢板,在不降低普通Cr-Mo钢板力学性能的基础上,使之既蜕变具有良好的抗氢蚀能力,又备良好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钢板。
以上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0-0.17%,Si≤0.55%,Mn0.40-0.65%,P≤0.008%,S≤0.003%,Ni ≤0.20%、Cr1.20-1.50%、Cu≤0.10%、Mo0.45-0.65%、Al0.025-0.050%,As≤0.016%、Sn≤0.005%、Sb≤0.003%,O≤0.003,N≤0.008%,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化学元素的作用分析如下:C:是钢中最基础的强化元素,提高强度,但C影响钢的焊接性能和影响韧性;Si:在炼钢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对提高钢板的强度和耐磨性有利;Mn:是固溶强化元素,对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均有利;P:对焊接不利,且具有一定的冷脆性,在本钢种中属于有害元素,应控制的尽量低;S:易形成MnS类夹杂物,具有一定的热脆性,在本钢种中属于有害元素,应控制的尽量低;Ni:适量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和降低冷脆转变温度,增加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Al:在炼钢中用作脱氧定氮剂,可以起到细化晶粒强化作用; Cu 对钢板的耐腐蚀性、耐候性有一定的贡献,但还会引起钢的蓝脆现象,此处即作为杂质元素进行上限限制,防止蓝脆现象的产生 ;Cr 可使 C 曲线右移,提高钢板的淬透性,并且通过固溶提高钢板强度 ;Mo 主要起提高淬透性以及抗回火稳定性的作用 ;杂质元素 P、S、O、N、H、As、Sn、Sb 等含量均有上限要求下限不做限制,在工艺设备能力下尽可能降低,以达到钢质纯净、力学性能均匀目的。
所述大厚度钢板厚度为150mm。
上述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冶炼工艺:钢水先经转炉冶炼,确保出钢碳≥ 0.05%,出钢 P ≤ 0.015%,送入LF精炼炉,大包温度≥1600℃,采取大渣量进行造渣,确保白渣保持时间控制在 15min,以上VD炉真空处理,在所述真空精炼中,在≤ 67Pa 下的保压时间按≥ 20min 进行控制,按照2.7~3.0 米/吨钢一次性喂入 Si— Ca 线。
浇铸工艺:软吹氩时间须保证≥ 5min ;吹氩至温度符合浇注温度要求后,关闭氩气镇静 5min 后开浇浇铸温度按照T1+(35~45℃ ) 控制(T1 为液相线温度)进行控制,
加热工艺:钢锭进行温送、温清、温装,焖钢1小时;为保证合金元素充分固溶,奥氏体晶粒细小,采用低速烧钢,均热坑的保温温度控制在1200℃~1300℃;
轧制工艺:采用二阶段方式轧制,开轧温度1000℃~1050℃;一阶段终轧温度在>950℃,单道次压下量40mm~70mm,累计压下率≥70%,二阶段开轧温度在<900℃,晾钢厚度为成品厚度+(60~80)mm,二阶段采取小压下轧制,精轧累计压下率>45%,终轧温度≤820℃;
水冷工艺:在所述控冷中,返红温度< 700℃,分多次冷却,冷速控制在 1 ~ 8℃ /s,返红温度控制在660-700℃。
缓冷:在所述缓冷中,钢板入缓冷坑温度≥450℃;堆冷时间≥42小时;
热处理工艺:钢板进行探伤后,进行正火+回火处理,正火温度920-930℃,加热时间2min/mm,水冷至常温,回火温度为710±10℃,总加热时间2.2min/mm,回火后采用空气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2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