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酚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798506.1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29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吕满庚;郭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15 | 分类号: | C07C39/15;C07C37/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燕玲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烷基 联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产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酚中具有代表性的3,3′,5,5′-四甲基-4,4′-联苯二酚是一种淡黄的固体,熔点223-225℃,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酚是3,3′,5,5′-四烷基-4,4′-联苯二缩水甘油醚的起始反应物,3,3′,5,5′-四烷基-4,4′-联苯二缩水甘油醚可用作半导体封装,它具有低的熔融粘度,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其固化物有良好的抗裂纹焊接性,可广泛应用于粘接剂,粉末涂料,环氧模塑料等,尤其是在高性能的电子封装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3′,5,5′-四甲基-4,4′-联苯二酚,目前报道的有关它的反应制备可以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中,反应条件苛刻,搅拌速率8000-10000r/min,同时还要鼓入氧气或加压,且反应产物中不可避免产生联苯醌和不同分子质量的聚苯醚。两步法中第一步反应先生成醌,然后还原得到酚,然而,在现有技术中3,3′,5,5′-四甲基-4,4′-联苯二酚的制备方法,副产物较多,实验操作较繁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酚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合成工艺简单,周期短,产率高,副产物少、高效。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如通式(1)所示的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式(1),其中R1,R2是含碳原子数1至10的直链或支链型烷基,R1与R2相同或不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如通式(2)所示的2,6-二烷基苯酚,
式(2),其中R3,R4是含碳原子数1至10的直链或支链型烷基,R3与R4相同或不同,溶于适量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升温到70-90℃,然后缓慢滴加(5-10min内滴完)质量分数30-40%的高卤酸水溶液,当体系中有气泡产生及沉淀生成时(一般是自开始滴加高卤酸水溶液10min后),撤去热源,继续搅拌反应得到的产物,经提纯得到通式(3)所示的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醌,
式(3),其中R5,R6是含碳原子数1至10的直链或支链型烷基,R5与R6相同或不同;
(2)将步骤(1)获得的通式(3)所示的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醌溶于70-80℃的工业酒精中,然后添加无机还原剂和水反应,最后将产物分离提纯得到通式(1)所示的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酚。
优选的,步骤(1)中按摩尔份数计2,6-二烷基苯酚为1份;高卤酸水溶液中的高卤酸为0.5-1份;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5-10份。
更优选的,所述高卤酸为高氯酸、高碘酸和高溴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步骤(1)所述体系产生气泡和沉淀撤去热源后继续搅拌反应的时间为0.5-1h。
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提纯方法为水洗沉淀去除杂质,再用40-50℃的NaOH水溶液洗涤,抽滤,50℃真空干燥。
优选的,步骤(2)中按摩尔份数计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醌为1份,无机还原剂为5-20份,工业酒精50-100份,水10-20份。
更优选的,所述无机还原剂为Na2SO3、NaHSO3、Na2S2O4和Na2S2O3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的,所述的水为去离子水。
优选的,步骤(2)所述反应时间1-2h。
优选的,步骤(2)所述产物分离提纯为加入100-200摩尔份冰水冷却沉淀,过滤,50℃真空干燥。
本发明的原理为:利用2,6-二烷基苯酚为原料,由氧化剂高卤酸氧化耦合生成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醌,再由廉价高效的无机还原剂还原得到3,3′,5,5′-四烷基-4,4′-联苯二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98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