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性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9784.2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4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马延和;周成;薛燕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88 | 分类号: | C12N9/88;C12N15/60;C12N15/70;C12N1/21;C12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婉婉;金迪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性 果胶酶 及其 编码 基因 它们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或(b)所示的碱性果胶酶:(a)由SEQ ID NO:1或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碱性果胶酶;(b)SEQ ID NO:1或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酶活性不变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者,在SEQ ID NO:1或SEQ ID NO:3的氨基末端和/或羧基末端连接有标签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蛋白质。本发明还公开了能够编码所述碱性果胶酶的基因、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载体、含有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菌株以及它们的应用。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碱性果胶酶的方法和用于降解果胶的组合物。本发明的碱性果胶酶活性高且稳定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碱性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背景技术
果胶(Pectin)是一组多糖类物质,具有由不同酯化度的半乳糖醛酸以α-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多糖链,常带有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木糖、海藻糖、芹菜糖等组成的侧链。果胶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初生壁和细胞间隙中,为内部细胞的支撑物质,在植物组织中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相互交联。果胶酶是一类能够分解果胶质的酶的总称,普遍存在于微生物和植物中。根据分解糖苷键的反应性质和降解底物的性质可以分为果胶水解酶、果胶裂解酶、果胶酯酶和原果胶酶。按其作用最适pH值又可分为酸性果胶酶和碱性果胶酶。
果胶酶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饲料和纺织等工业中。酸性果胶酶主要用于水果榨汁和果汁澄清以及饲料工业中。而碱性果胶酶是一类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较高活性的果胶酶,其最适pH值一般在8.0-10.0,可以在高pH条件下断开果胶聚合物主链,产生寡聚半乳糖醛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工业酶,在植物药提取、咖啡和茶业发酵、油料提取、纺织和植物纤维处理、造纸、含有果胶物质工业废水处理等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在纺织工业的麻类脱胶、棉织品精炼等领域,使用碱性果胶酶可以减少或替代传统的高碱、高温处理,不仅可有效去除果胶质,对天然纤维损伤小,而且节能减排,绿色高效。
目前已报道的碱性果胶酶多来自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多个碱性果胶酶基因已被克隆和表达,但仍然面临着在工业应用的碱性条件下酶活性低和稳定性差、表达量低等问题,同时国内已筛选获得的碱性果胶酶产酶菌株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其生产能力距离工业应用需求还很远。因此筛选高活性和稳定性高的碱性果胶酶,并构建高产工程菌株是提高碱性果胶酶工业化应用水平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性高稳定性强的碱性果胶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它们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或(b)所示的碱性果胶酶:
(a)由SEQ ID NO:1或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碱性果胶酶;
(b)SEQ ID NO:1或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酶活性不变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者,在SEQ ID NO:1或SEQ ID NO:3的氨基末端和/或羧基末端连接有标签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蛋白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编码第一方面所述的碱性果胶酶的基因。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第二方面所述的基因的重组载体。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第三方面所述的重组载体的重组菌株。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碱性果胶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培养第四方面所述的重组菌株,诱导编码碱性果胶酶的基因的表达;(2)分离提纯所表达的碱性果胶酶。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降解果胶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第一方面所述的碱性果胶酶作为活性成分,以所述组合物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碱性果胶酶的含量为10-90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9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