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卵清蛋白中制备N-连接聚糖的高效分离制备及聚糖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6499.5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5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梁鑫淼;付冬梅;于龙;肖远胜;曹翠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9/28 | 分类号: | C12P19/28;C08B3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制备 连接 聚糖 高效 分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卵清蛋白N‑连接聚糖组分的高效分离制备方法,其主要的成分是只有一个氨基酸即天冬酰胺(Asn)连接的N‑连接聚糖组分,工艺过程为将卵清蛋白用非特异性蛋白酶酶解后,离心浓缩,浓缩液用一维色谱柱去除卵清蛋白酶解后的多肽及残余蛋白,收集目标馏分。将收集到的馏分离心浓缩,将浓缩液通过二维色谱柱,除去馏分中的盐、2‑4个氨基酸连接的N‑连接聚糖组分以及小分子氨基酸,得到只有天冬酰胺连接的N‑连接聚糖组分。本发明制备的Asn连接的N‑连接聚糖组分,通过高分辨质谱鉴定,N‑连接聚糖组分明确,提取分离工艺过程重复性高、可操作性好,适用于从卵清蛋白中大规模分离制备N‑连接聚糖组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蛋白中分离制备N-连接聚糖组分的提取分离制备,具体的说是从卵清蛋白中酶解分离制备得到带有一个天冬酰胺(Asn)的N-连接聚糖组分,该组分中的聚糖为5-15个甘露糖、半乳糖或N-乙酰葡萄糖胺组成,分子量在1000-3000。
背景技术
糖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病毒中,是糖链以共价键的方式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真核生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中约有一半以上的蛋白质是被糖基化的,膜蛋白则几乎100%是以糖基化的形式而存在(Apweiler R,Hermjakob H,Sharon N,On the frequency of proteinglycosylation,as deduced from analysis of the SWISS-PROT database.BiochimBiophys Acta-Gen Subj,1999,1473,4-8)。糖基化作为一种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如蛋白质的折叠、运输以及定位等。已知在细胞膜表面存在大量的糖蛋白,糖蛋白的糖链在细胞间的识别、黏附、通信联络以及免疫应答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蛋白质糖基化的异常与肿瘤、发育、免疫异常以及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也有密切关系。目前,已知肿瘤、类风湿等疾病会引起糖链结构的异常改变,因此,糖链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疾病标志物和新疫苗的靶点(Ohtsubo K,Marth JD,Glycosylation in cellular mechanisms of health and disease.Cell2006,126,855-867;Kim EH,Misek DE,Glycoproteomics based identification ofcancer biomark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teomics,2011,2011,1-10.)。由于糖肽部分在酶解后肽段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约2-5%),其质谱响应很容易被高丰度非糖肽抑制。另外,由于糖链的微观不均一性,一个糖基化位点上的糖链类型可能多达几十种,进一步降低了糖链的相对量而使得它们很难被检测到,这些使得糖链的分离制备变得异常艰难。尽管糖链不容易得到,但是去除了蛋白质中非糖肽、磷酸化肽及其它肽段的影响,在高纯度糖链基础上,研究糖链的结构信息,发现一些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会变得简便、直接,更容易获得准确的结果,因此对于糖链的分离制备迫切需求一种高效、高通量的分离制备方法。
酶法释放糖蛋白糖链因方法简单、条件温和、能够提供有关糖链残基组成、排列顺序和糖苷键的构型等信息,目前应用较广。较常用的释放N-糖链的特异蛋白酶有N-糖肽酶F(PNGase F),经PNGase F酶解能够得到完整的N-糖链,但由于糖链本身没有发色基团,不能直接用HPLC及LC-MS等进行分析,因此需要通过柱前衍生法使糖链带上紫外或荧光基团。但是衍生后的糖链会形成还原端开环结构,导致糖链的部分生物信息丢失,同时对糖链的一些活性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76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