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基-5-脱氧-L-阿拉伯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8459.1 | 申请日: | 2014-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7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韩公超;周兴国;李春林;刘泽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威鹏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00 | 分类号: | C07H1/00;C07H1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849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脱氧 阿拉伯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基-5-脱氧-L-阿拉伯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基-5-脱氧-L-阿拉伯糖是制备5-脱氧-L-阿拉伯糖的中间体,5-脱氧-L-阿拉伯糖是合成盐酸沙丙蝶呤的重要中间体。
Joseph Weinstock等在美国专利US23505329中用乙硫醇与L-鼠李糖反应,生成L-鼠李糖二乙硫缩硫醛,再用过氧乙酸氧化,最后和氨水反应得到5-脱氧-L-阿拉伯糖。该方法路线如下所示:
此方法中,使用到有恶臭味的乙硫醇,由于乙硫醇沸点只有35℃,因此在使用时不仅操作环境恶劣,还会污染环境。
为了避免乙硫醇的使用,北京理工大学的武钦佩、张青山等人在中国CN101792446中提出用L-阿拉伯糖作为起始物料,通过脱除一个羟基,得到5-脱氧-L-阿拉伯糖。该方法路线如下所示:
此方法中,脱羟基用到氢化铝锂,氢化铝锂危险性高,并且后处理繁琐,不适于工业生产。
文献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5,70(22),9013–9016将甲基-L-阿拉伯糖5位羟基卤代后,再进行加氢还原,未用到氢化铝锂,安全性比较高,而且后处理较为简便。该方法路线如下所示:
但是该方法是用化合物2与四溴化碳反应,生成化合物3,四溴化碳与化合物2反应的选择性不好,收率低,而且四溴化碳毒性大,不适于规模化的工业生产。
文献Organic and Biomolecular Chemistry.2003,1(13),2276–2282是用化合物2与碘反应生成化合物3,但是因为碘对羟基的选择性不好,此方法收率只有60%左右,且副产物比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进而选择性好、产率高的制备甲基-5-脱氧-L-阿拉伯糖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甲基-5-脱氧-L-阿拉伯糖的制备方法,是用化合物Ⅰ(甲基-L-阿拉伯糖)和三氯化磷为原料,用吡啶作为催化剂,用乙腈作为溶剂,将甲基-L-阿拉伯糖5位羟基卤代后,再催化加氢得到目标化合物Ⅲ(甲基-5-脱氧-L-阿拉伯糖);反应式如下:
所述催化加氢步骤中选用钯碳(Pd/C)作为催化剂。
先将甲基-L-阿拉伯糖和吡啶加入到乙腈中,在4~6℃条件下,滴加三氯化磷和乙腈的混合液,保持4~6℃反应1小时后,室温反应4~6小时,然后降温至0~10℃,向反应液中滴加水,室温搅拌,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中间体化合物Ⅱ的乙酸乙酯相。用饱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碳酸钾溶液洗涤乙酸乙酯相,直至pH=7左右;再用饱和食盐水洗乙酸乙酯相,无水硫酸钠或硫酸镁干燥,40~50℃减压浓缩乙酸乙酯至干,得到中间体化合物Ⅱ;将中间体化合物Ⅱ催化加氢得到目标化合物Ⅲ甲基-5-脱氧-L-阿拉伯糖。
所述甲基-L-阿拉伯糖、三氯化磷与吡啶的摩尔比为:1﹕1~2﹕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选用三氯化磷作为卤代物,在吡啶的存在下,与甲基-L-阿拉伯糖反应,将甲基-L-阿拉伯糖5位羟基卤代后,再催化加氢得到目标化合物甲基-5-脱氧-L-阿拉伯糖。由于三氯化磷能选择性地氯化一级醇,仲羟基的存在不受影响,该方法得到的产物较纯,原料反应更彻底、总产率高,总收率能够达到80%以上,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0.61mol甲基-L-阿拉伯糖(化合物Ⅰ)和1.22mol吡啶(pyridine)加入到1000ml乙腈(CH3CN)中,氮气保护下,用冰水浴降温至5℃,缓慢滴加0.72mol三氯化磷和100ml乙腈的混合液。滴加完,保持5℃反应1小时;撤去冰水浴,自然升温至室温反应5小时后,用冰水浴将反应液降温至0-10℃,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2L水,滴完后,室温搅拌15分钟,分别用500ml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乙酸乙酯相,直至pH=7左右。再用饱和食盐水洗乙酸乙酯相,无水硫酸钠干燥,40℃减压浓缩乙酸乙酯至干,得到中间体化合物Ⅱ浅黄色油状物102g,收率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威鹏药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威鹏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38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