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舱焊接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23999.5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0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枫;杜坤;陈素平;蒋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焊接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舱焊接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生产车间中,发舱焊接生产线一般包括上件工位、焊接工位及输送工位等,工件在各个工位采用往复杆式或吊具式传输,依次完成上件、焊接、输送作业,完成一件工件焊接后,往复杆或吊具回到原点,进行下一件工件作业,如此循环。采用这种方式,由于上件、焊接等作业必须按时序分步骤进行,使得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高节拍的生产要求;另外,由于往复杆和吊具的结构一般都针对相同或相似的车型进行设计的,柔性化程度差,增加新车型要新建生产线,增加占地面积且投资成本增加。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改进当前汽车发动机舱焊接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柔性化生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舱焊接生产线,以提高焊接生产效率,且可方便进行不同车型的切换,具备较高的柔性化程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发舱焊接生产线,包括随行夹具系统、夹具切换区、焊接区、上件区以及工件存储输送区,所述随行夹具系统包括夹具体、可拆卸地固定所述夹具体的滑动基座以及供所述滑动基座运行的轨道装置,且所述轨道装置将所述夹具切换区、所述焊接区和所述上件区两两分别连通;所述焊接区包括至少一组焊接机器人和至少一组抓件机器人;所述工件存储输送区布置在所述焊接区相邻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夹具体包括夹具底座和固定于所述夹具底座上的夹持支撑单元,所述夹具底座上开设有定位孔,且其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滑动基座包括滑台底座,所述滑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以及与所述连接板配合的支撑块。
优选地,所述滑台底座的底部设有齿轮、滑块以及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伺服驱动电机;所述轨道装置包括轨道基座、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以及供所述滑块滑行的轨道。
优选地,所述轨道的末端还设有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夹具切换区包括夹具存储置台、输送轨道、夹具过渡置台和夹具输送滑台;所述夹具存储置台固定在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所述夹具输送滑台可在所述输送轨道上往复运动;所述夹具过渡置台固定在所述输送轨道的一侧,且其上设有竖直升降机构和朝向所述输送轨道方向作传输运动的水平传输机构。
优选地,所述竖直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底座、相对布置在固定底座上的两组升降台,连接所述升降台的升降驱动轴、升降驱动电机以及设于所述升降台一侧的升降驱动导轨;所述水平传输机构包括多组设于所述升降台上表面的滚轮,还包括滚轮旋转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焊接区包括六组所述焊接机器人和一组所述抓件机器人,六组所述焊接机器人在工位的两侧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工件存储输送区采用空中EMS存储输送系统。
优选地,所述上件区采用人工上件或机械手辅助上件。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发舱焊接生产线,包括随行夹具系统、夹具切换区、焊接区、上件区以及工件存储输送区,所述随行夹具系统包括夹具体、可拆卸地固定所述夹具体的滑动基座以及供所述滑动基座运行的轨道装置,且所述轨道装置将所述夹具切换区、所述焊接区和所述上件区两两分别连通;所述焊接区包括至少一组焊接机器人和至少一组抓件机器人;所述空中输送区布置在所述焊接区相邻的一侧。待焊发舱在上件固定在夹具体上后,由随行夹具系统运送到焊接区,并由抓件机器人抓取,由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由抓件机器人将工件放入工件存储输送区,进行下线检测;焊接的过程中,随行夹具系统可返回到上件区,装载下一件待焊发舱,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上件和焊接必须按时序进行,提高了生产节拍;另外,增加夹具切换区,可进行发舱固定夹具的更换,以适应不同车型的快速切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发舱焊接生产线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夹具体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夹具体底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滑动基座和轨道装置的轴测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滑动基座和轨道装置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夹具切换区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夹具过渡置台的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上件区和焊接区平面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3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