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稻草制作的草莓专用堆肥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21701.7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2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百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稻草 制作 草莓 专用 堆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草莓土壤改良的秸秆堆肥及其堆制方法,具体为一种利用稻草制作的草莓专用堆肥。
背景技术
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达到适宜栽草莓条件的土壤很少。同时,草莓又是多年生植物,在同一地点连续生长数年。播种或移栽后,前期生长较好,后期由于土壤条件逐步恶化、肥力下降、植株生长缓慢、病害严重,导致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草莓与其他植物一样,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有机物料是土壤肥力的主要补给者,农作物秸秆是有机物料的一种。我国农作物秸秆占作物生物总量的50%左右,是一类价格低廉、数量极其丰富、能直接利用的有机肥资源。我国施用有机物料培肥土壤的历史可追朔到二千四百年前。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我国农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机物施用经验。我国农学和土壤学家们总结并发展了祖先的经验和理论,在有机物施用理论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朱玉芹等: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玉米科学,2004年12卷3期;武志杰等: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13卷5期),秸秆还田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利于更新土壤腐殖质组成并提供稳定的腐殖质,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微生物数量(细菌和放线菌)。同时,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含水率提高、紧实度下降、地温升高。秸秆堆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施用秸秆堆肥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与不施用的比较,水稳性团聚体明显增加。稻草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会变得简单化和年轻化,胡敏酸的增加对提高土壤有机质活性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是有利的。此外,施用有机物料以后,松结合态腐殖质和紧结合态腐殖质的含量均有所增加,且结合态腐殖质的松/紧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意味着土壤有机无机复合度的降低,进一步说明了施用有机物料会使土壤有机质的活性增强。在含C量相等的情况下,秸秆对土壤有机质的保持和提高要好于土粪,土粪好于牛粪。秸秆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可使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与单施化肥比较,可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增加,浸提腐殖酸提高,并且能改善土壤的N、P、K营养状况、土壤水分和土壤孔隙状况。国内外对秸秆堆肥改良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土壤的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结果均证实效果显著,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草莓土壤改良的秸秆堆肥及其堆制方法,用于解决草莓生长后期由于土壤营养状况逐步恶化、肥力下降、植株生长缓慢、病害严重,导致质量降低、产量下降等问题。本发明将秸秆堆肥用于草莓土壤改良,达到了改良土壤、增加草莓产量、提高质量的目的,同时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的秸秆堆肥是粉碎的植物秸秆与氮、磷、钾、铁、硼、锰、铜、锌、钼等营养元素共同堆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元素的选用及用量范围是根据草莓需肥规律而确定的,组分含量合理、数量适宜。所用肥料均为草莓栽培中允许使用的,原料市场有售。
一种用于草莓土壤改良的秸秆堆肥,其特征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制成:
尿素CO(NH2)2,含N46%2.00%~4.00%
磷酸二氢钾KH2PO4,含P2O549%、含K2O32%0.30%~0.60%
硫酸亚铁FeSO4·7H2O,含Fe18%0.04%~0.08%
硼酸H3BO3,含B17%0.05%~0.15%
硫酸锰MnSO4·3H2O,含Mn27%0.05%~0.15%
硫酸铜GuSO4·5H2O,含Cu25%0.04%~0.08%
硫酸锌ZnSO4·7H2O,含Zn23%0.10%~0.30%
钼酸铵(NH4)2MoO4,含Mo49%0.05%~0.15%
稻草秸杆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未经南京新世纪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217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