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5318.0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4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虎;杨胜;张述森;李晓光;张元林;晏红文;欧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1/00 | 分类号: | F03D11/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组 机舱 底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机组,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机组机舱罩是风力发电机组最外层的防护装置,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齿轮箱和变流器等核心部件基本都安装在风电机机舱罩内,风电机机舱罩对于安装在风电机机舱罩内的设备起着安全防护作用。由于以往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罩内部件多,高振动频率等功能部件不直接放置在机舱罩壳体上,而是放置在机舱机架上,故机舱罩多采用方钢结构或者玻璃钢材料组成筋网进行加强,便能满足强度要求。但实际中部分风电机组为保证机舱整体运输需求或布局需要,无法将所有的功能部件均放置于机舱机架上,因此只能将功能部件放置在发电机组机舱罩的底板上。如果将功能部件放置于使用钢结构加强的机舱罩的底板上,由于功能部件和钢结构机舱罩共振频率相同,存在共振风险;如果将功能部件直接放置于使用玻璃钢筋网加强的机舱罩的底板上,则会因为玻璃纤维厚度不足导致无法承受大幅度振动,并且玻璃钢材料会因为振动而出现破裂,存在巨大风险,此外,如果采取加厚机舱罩底板的方式,提高了成本、增加了机舱罩质量但强度提高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安全性好以及空间利用率高的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包括两层面材和夹设在两层所述面材之间的内部填充层,所述内部填充层和所述面材紧密粘合,所述内部填充层内埋设有金属安装块,所述金属安装块上设有安装孔,两层所述面材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面材为玻璃钢。
所述内部填充层为聚氨酯硬质泡沫层。
位于上层的所述面材的厚度为2 mm -6mm,位于下层的所述面材的厚度为4 mm -12mm。
所述内部填充层的厚度为 10 mm -30mm。
一种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固定件将两层面材固定,两层面材之间设有间隙D,两层面材之间设置带有安装孔的金属安装块;
通过密封件将两层面材之间间隙的四周密封形成夹层空腔,在面材上开设填充孔;
采用抽真空装置将夹层空腔内的空气抽出,并将填充物通过填充孔注入夹层空腔,成型得到与两层面材粘合的内部填充层;
在两层面材上均开设与金属安装块的安装孔对应的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中,所述填充物为聚氨酯硬质泡沫,将未固化的聚氨酯硬质泡沫注入所述夹层空腔,泡沫固化并与两层所述面材粘结后得到具有夹层结构的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
步骤中,两层面材之间的间隙D需满足:10mm≤D≤30mm。
注入所述夹层空腔的聚氨酯硬质泡沫需满足:闭孔率≥90%,抗压强度≥0.25M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包括两层面材和夹设在两层面材之间的内部填充层,内部填充层和面材紧密粘合,内部填充层内埋设有金属安装块,金属安装块上设有安装孔,两层面材上均开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通孔,通过两层面材与内部填充层形成夹层结构,内部填充层牢固的粘接在上下两层面材上,并充满了整个空腔,对面材提供了连续的支撑作用,传递了面材所承受的剪切力,使内部填充层和两层面材成为一个整体即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来承受全部载荷,强度高,安全可靠。同时,在内部填充层内埋设金属安装块,方便安装风电机组机罩内的功能部件,有效提高了风电机组机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2)本发明的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两层面材的安装及预埋金属安装块、预留填充孔、夹层空腔抽真空及填充物注入、开设通孔等步骤,具有制作工艺简单,节约成本,使风电机组机舱罩的底板具有更好的结构性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电机组机舱罩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面材;11、通孔;2、内部填充层;3、金属安装块;3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15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发电机组结冰控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风向标风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