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材成分的快速高效溶出与溶出成分的分析鉴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92257.0 申请日: 2014-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4359987A 公开(公告)日: 2015-02-18
发明(设计)人: 宋焕禄;杨辉;周艳;李泽仟;林锦 申请(专利权)人: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
代理公司: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代理人: 李海波
地址: 529156 广东省江***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中药材 成分 快速 高效 分析 鉴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材成分的快速高效溶出与溶出成分的分析鉴定方法。

技术背景

1、中药材的功效成分及挥发性成分

中药材除了含有丰富的基本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具有特殊功效的物质。这些功效物质是中药材功效性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药材的品质。中药材品种繁多,但不同品种间有效成分的差别悬殊,同一品种的有效成分还受产地、栽培方法、生长环境以及采收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中药材功效成分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中药材本身(不同产地、不同药物部位等)功效成分的含量上,但是对于中药煎煮液溶出成分中的功效成分含量研究的报道较少。功效物质是药膳性能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以药膳中功效物质的含量作为衡量标准。

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统称为挥发油。它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以在水蒸气作用下被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总称。一种挥发油可能含有不同类型的几十种到一、二百种成分,其中某种或数种成分占较大的分量。挥发油基本组成为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化合物等,萜类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通常它们含量较高,但无香气,不是挥发油的芳香成分;某些萜类的含氧衍生及芳香族化合物含量虽少,但它们具有挥发油的特异芳香味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另外还有一些其它化合物,如:含硫化合物、含氮和含硫化合物也是一些挥发油的组成部分。中药煎煮液的风味化合物中,除了包括中药中的一些带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油成分,还包括一些醛类、酮类等在传统食品中存在的风味化合物。独特的风味是药膳/中草药受消费者喜欢的重要因素,药膳/中草药的风味是由其特征赋予气味活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多少决定的。

目前,对于中药材中功效成分和挥发性物质的溶出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常压加热煎药方法,煎煮效果极大的依赖于煎煮操作人的熟练程度,煎煮过程繁琐,煎药时间较长,无法在短时间内较为彻底地提取功效成分和挥发性物质中的特征赋予气味活性化合物,同时,功效物质和气味活性化合物会随水蒸气挥发发生损失,煎煮耗能多,气味散发会导致周围充满中药味道,煎煮容器清洁困难,此外,溶出成分上机前需要进行萃取、浓缩等前处理,前处理一般较为繁琐。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煎煮液中的目标成分造成损失,导致最终测定结果出现偏差。

2、中药材中功效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

(1)气相色谱分析方法(GC):气相色谱法是有机物分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中。主要用于沸点不太高、热稳定性好、分子量小于400的成分的分析,对于其他的样品,则需要进行适当的衍生化处理,以改善其挥发性、选择性或分离状况。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HPLC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分析高沸点、热敏性、大分子量的样品,是一种非常有效和普遍适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根据许多中药成分在紫外区有吸收的原理,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是常用的检测器。

(3)薄层色谱分析法(TLC):TLC是一种微量分析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这为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初步统计,TLC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应用情况不断增加,显示了该方法的简便、快速、实用等特点。

(4)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HPCE):HPCE以高压下产生的强电场为驱动力,以小内径的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各组分之间电泳淌度或分配系数的差异实现分离。毛细管电泳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法(SFC):SFC是以超临界流体做流动相进行分析的一种色谱技术,它作为GC和HPLC的补充,不仅有比GC和HPLC更宽的分析范围,而且所有GC和HPLC常用的检测器均可作为SFC检测器。

(6)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法:质谱(MS)是分析纯有机化合物的最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质谱在检出峰的同时还能给出分子量和结构信息,使检测具有二维性。液-质联用(LC-MS)和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发展迅速,已成为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的常规方法。

(7)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Raman)分析法:利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FT-Raman)和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DF-FTIR)可以直接快速地鉴别生药材,利用漫反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无损定量分析中药材的组分含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92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