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8221.5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6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李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天泉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4 | 分类号: | C04B24/34;C04B1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38 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煤 混凝土 处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所述液碱中纯碱质量含量为32%。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反应釜:按配比准备原料,在第一反应釜中加入部分水,将亚硫酸钠溶解于第一反应釜中的水中,然后在密闭状态下直接加入1/4量的甲醛,再滴加丙酮,控制温度在55~60℃,最后在控制温度的情况下平均分三次滴加剩余量甲醛,充分搅拌,待反应完成后,得到第一反应釜产品;
(2)第二反应釜:向第二反应釜中加入剩余量的水,开机搅拌,按配比依次投入过硫酸铵,浓硫酸,腐殖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和丙烯酸,充分溶解后加入液碱,在加碱过程中,温度控制在≤60℃,然后加入松香,得到第二反应釜产品;
(3)在第一反应釜温度为30~40℃,第二反应釜温度为≤60℃时,将第一反应釜产品分三个阶段加入到第二反应釜产品中,并继续搅拌30分钟,保温反应2~2.5小时后,降温,得到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控制温度的情况下分三次滴加剩余量甲醛,分别为:
滴加第一份甲醛,40分钟滴完,温度控制在55~60℃,
再滴加第二份甲醛,30分钟滴完,温度在70~75℃,
最后滴加第三份甲醛,半小时滴完,温度在85~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三个阶段为:
a.第一阶段加料控制在45~50分钟,此阶段温度控制在55~65℃之间,料加完后反应15~25分钟;
b.第二阶段加料控制在30~40分钟,温度控制在75~80℃之间;
c.第三阶段加料控制在25~30分钟,温度控制在90~9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保温反应时间为2.5小时。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反应釜:按配比准备原料,将甲醛加入第一反应釜中,开机搅拌,然后加入亚硫酸纳,加入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5~45℃,待第一反应釜中温度降低后,依次开始滴加丙酮,聚乙二醇单甲醚和丙烯酸,使其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待反应完成后,得到第一反应釜产品;
(2)第二反应釜:向第二反应釜中加入水,开机搅拌,按配比依次投入过硫酸铵,浓硫酸和腐殖酸,充分溶解后加入液碱,在加碱过程中,温度控制在≤60℃,然后加入松香,得到第二反应釜产品;
(3)在第一反应釜温度为30~40℃,第二反应釜温度为≤60℃时,将第一反应釜产品分三个阶段加入到第二反应釜产品中,并继续搅拌30分钟,保温反应2~2.5小时后,降温,得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入亚硫酸钠过程中,温度在控制35~45℃,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和丙烯酸的时间分别控制在3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三个阶段为:
a.第一阶段加料控制在45~50分钟,此阶段温度控制在55~65℃之间,料加完后反应15~25分钟;
b.第二阶段加料控制在30~40分钟,温度控制在75~80℃之间;
c.第三阶段加料控制在25~30分钟,温度控制在90~9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煤灰混凝土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保温反应时间为2.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天泉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淮南天泉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882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