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主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9063.2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9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华;陆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4 | 分类号: | B62D6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整车匹配的汽车主模型。
背景技术
汽车主模型是以车身数据为基础,用铝合金材料设计加工的标准车身模型,汽车主模型形成车身框架。汽车主模型可以被放置在三坐标测量机平台上进行后续的测量和匹配。汽车主模型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汽车各个部件以及内、外饰件的匹配和测量。诸如车门、内饰、外饰等等的零部件会被安装到汽车主模型上,在汽车主模型上进行调整、测量,对各个零部件的尺寸、缝隙、以及外观效果进行评判。由于汽车主模型与车身框架是一致的,因此在汽车主模型上进行测量和匹配后的零部件可以直接用于正式的车身上。
随着汽车市场的细分和用户的更新换代需求,同一车型的换头换尾,同一车型有两厢和三厢配置,不同车型仅是头尾部造型不同的情况发生得也越来越频繁。目前现有的汽车主模型都是整体加工成型,基本是由全铝机加工形成的铝合金材质的主模型。这种主模型在面对细小改动是会遇到很多不便:如上面所描述的,在现有的市场需求下,很多改动是仅仅针对车头和车尾进行的。对于一体式的主模型,任何的改动都需要重新制作一个新的模型。在同时存在多款车型、各款车型之间的差异不大并且仅集中于车头和车尾时,一体式主模型的成本变得很高。无论是材料、加工还是时间成本都会成倍增长。并且,多个主模型同时存在,对于场地和更换使用的要求也会提高,这都使得一体式主模型在面对当前的市场需求时存在不足。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替代方式是使用一个钣金车身进行修整后替代主模型。所谓钣金车身就是真实的车身框架,该方法即是使用一个真实的车身框架来代替专门制造的主模型。钣金车身的缺陷同样明显:由于钣金车身是由多个部件焊接形成,而不是全铝机加工形成,因此钣金车身的各个部件之间存在工艺误差。因此,在钣金车身上进行其他零部件的匹配和测量会导致精度下降,往往出现很多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无法调整到零位的情况(即无法完全安装到位)。在实际生产中,允许各个零部件存在一定的公差,但对于制造模具的主模型来说,这种偏差是不能容忍的。同时,钣金车身由于材料和焊接工艺的关系,反复多次使用后容易出现区域变形的情况,尤其在多次装配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分段式的汽车主模型,将传统的一体式主模型分割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依旧是采用一体成型加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主模型,包括:底板、前部模型、中部模型和后部模型。前部模型、中部模型和后部模型相互拼接形成完整的车身框架。前部模型、中部模型和后部模型的至少其中之一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到底板上,滑动机构提供相对于底板的横向和/或纵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部模型、中部模型和后部模型上分别设有定位孔,底板上安装有对应的定位装置,定位孔和定位装置配合,将前部模型、中部模型和后部模型固定在底板上。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到底板上的前部模型、中部模型或后部模型上还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滑动机构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机构包括滑动引导件和滑动驱动件。滑动槽分别安装在前部模型、中部模型或后部模型上。滑动引导件设置在底板上,滑动引导件与前部模型、中部模型或后部模型上的滑动槽配合,引导前部模型、中部模型或后部模型相对于底板进行横向和/或纵向的移动。滑动驱动件驱动前部模型、中部模型或后部模型相对于底板进行横向和/或纵向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驱动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和摇杆机构。第一基座连接至前部模型、中部模型或后部模型。第二基座连接至底板。摇杆机构连接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摇杆机构具有摇杆、手柄和摇杆支撑件,摇动手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的间距沿摇杆的方向伸长或者收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座连接到前部模型、中部模型或后部模型的一个侧边,第二基座连接到底板的一个侧边,摇杆被布置成沿底板的纵向或者横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部模型对应于车身框架中的后侧围,中部模型对应于车身框架中的前侧围,前部模型对应于车身框架中的车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部模型的底部安装有前后两组滑动槽,相应的,底板上在对应于后部模型的位置开设有前后两组滑动引导件,滑动引导件沿底板的纵向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滑动驱动件被布置在底板的尾部。第一基座连接后部模型的后侧边、第二基座连接至底板的后侧边,摇杆机构的摇杆沿底板的纵向布置。摇动手柄,带动后部模块相对于基座的纵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上开有减重用的镂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490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水煤浆气化炉拱顶的胎具
- 下一篇:焦煤生产方法及焦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