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合肼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6562.8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55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锦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1/16 | 分类号: | C01B2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涪陵***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合肼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合肼又名水合联氨,是肼的一水化合物(N2H4·H2O),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醇任意混合,不溶于乙醚和氯仿。水合肼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合成农药、医药、水处理剂、发泡剂、引发剂和固化剂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生产水合肼的方法多为尿素法生产,也有部分采用酮连氮法生产。其中,尿素法是采用尿素与次氯酸盐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水合肼,该方法得到的水合肼收率较低,在75-80%之间(以次氯酸钠计)。反应过程中每摩尔水合肼需要消耗4摩尔烧碱,还副产了大量的碳酸钠、氯化钠等无机盐类,由于制得的水合肼浓度较低,通过蒸发、浓缩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使得水合肼的原材料消耗、能耗均较高,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理念,将被逐步淘汰。酮连氮法是以氨、丙酮和次氯酸钠为原料进行氧化反应合成丙酮连氮,再将丙酮连氮在高温高压下水解制得水合肼。虽然该方法的收率较高,但丙酮连氮水解制水合肼的设备投资和能耗都较高,还有大量的含盐废水产生,由于含盐废水中盐浓度较高,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废水的处理难度很大、处理费用非常高,目前国内尚无处理后能达标排放的先例,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过氧化氢法制备水合肼。过氧化氢法是用氨、丁酮和过氧化氢为原料,首先合成丁酮连氮,然后将丁酮连氮在高温高压下水解制得水合肼。反应方程式如下:
2NH3+H2O2+2R1R2CO→R1R2C=N-N=CR1R2+4H2O
R1R2C=N-N=CR1R2+3H2O→N2H4·H2O+2R1R2CO
该方法虽然不产生含盐废水,无环境污染问题,但丁酮连氮的水解过程会产生较多的有机杂质,这些有机杂质的存在会降低水合肼的收率,还会影响水合肼的品质。为了将这些有机杂质从水合肼中去除,需要安装一套特殊的水合肼精制装置,另外由于丁酮连氮的性质很稳定,其水解反应必须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水解装置的设备要求较高、投资较大,水解所需要的蒸汽能耗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合肼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既能实现清洁化生产,即无含盐废水产生和环境污染问题,又能降低酮连氮水解能耗,减少设备投资,提高水合肼的质量和收率,是对过氧化氢法生产工艺的改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合肼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氨、过氧化氢和丁酮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丁酮连氮;
b、将含有丁酮连氮的上层油相和含有催化剂的水相分离;
c、将含有催化剂的水相浓缩后用于步骤a中;
d、分离的油相用酸调pH值至1~4,丁酮连氮被酸解为肼盐和丁酮,将丁酮蒸馏回收用于步骤a中;
e、含有肼盐的溶液调pH值至9~12,肼盐被碱中和后生成水合肼,将溶液中的水合肼和水全部蒸馏出来,蒸馏冷凝液即为水合肼溶液。
具体的,所述的过氧化氢为H2O2水溶液,其质量百分比为20~90%。
具体的,步骤a中每摩尔过氧化氢用0.2~5摩尔的丁酮、0.1~10摩尔的氨和0.2~5摩尔的催化剂。
优选的,步骤a中每摩尔过氧化氢用1.5~4摩尔的丁酮、01.5~4摩尔的氨和1~3摩尔的催化剂。
优选的,步骤a的催化反应在常压下进行,反应温度为30~70℃。
具体的,所述的氨为氨水或氨气。
具体的,所述的催化剂为酰胺、铵盐或腈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酰胺为甲酰胺、乙酰胺或丙酰胺。
优选的,所述的铵盐为甲酸铵、乙酸铵或丙酸铵。
优选的,所述的腈为乙腈或丙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锦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锦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6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